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三节 内线,隐情(为10500票加更!) (第1/2页)
女友的威胁张建川当然明白,不过现在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舍弃现在操作练手一家厂子的机会他肯定不能干,何况他刚才给女友说的那番话也并非虚构。
丁向东也说了现在县里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县里主要领导基本上每个月就要研究一次经济工作,其中涉及到县属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中面临的困境难题就是最重要的内容。
如果自己能在尖山饲料厂干出成绩来,被县里看重,直接调到县里来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说到年底要个说法,车到山前必有路。
对付女友,张建川觉得自己还是有足够办法的,实在不行就床上见分晓,大不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县里边迟迟没拿出决定,但张建川觉得不能拖了。
这国庆一过就奔着十一月去了,再一拖就过年了。
如何剥离饲料厂的债务来和省农科院这边实现合作,乡里也研究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在张建川的竭力游说下才算是拿出个基本方案来。
农场土地置入方案暂时搁置了。
将合金会和信用社贷款由乡政府暂时承担,算是彻底剥离。
现有饲料厂的资产除开原来清泉、大岭两个村的集体资产和资金外,乡政府在饲料厂的占股就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两村集体资产资金占百分之三十。
目前除开合金会和信用社贷款的净资产为九十六万元。
这也通过了专门审计。
饲料厂愿意让出四成股份来换取省农科院以饲料配方的技术专利入股,技术生产方面省农科院要负责出技术人员来把关。
而在市场经营上,饲料厂省农科院也会动用自己的一些资源予以支持。
这也只是一个尖山乡这边单方面的想法,而在省农科院那边,还需要进一步沟通,或者说进入实质性的谈判。
在此之前张建川曾经和高唐、吕云升两人去过省农科院畜禽研究所,向相关负责人提出了想要购买饲料配方专利以及合作的意向。
对方也给予了较为积极的回应,但具体如何合作,还要进一步商谈。
只不过既然已经捅到了县里,就不是区乡两级能做主的了。
事实上这种新生事物,就算是区乡两级想做主,领导们也不敢。
层层上报才合乎规矩。
“你的意思是县里迟迟没有拿出意见?”
晏修义看上去有些疲倦,但是精神状态却很好。
他已经正式调到了市体改委,担任生产体制处的副处长。
但生产体制处的处长是由体改委一位副主任兼任,实际上具体工作就是由他这个才二十九岁的副处长在操持。
“嗯,这一拖又又拖了半个月了,国庆节前我就再催乡里,乡里催区里,区里几次问了县里,但县里都是说还在研究。”
张建川满是烦躁。
“我找了一位领导了解情况,县委办主任,他给的答复是县委内部有不同意见,主要领导在省委党校学习,要等到十一月份才回来。”
张建川也是束手无策了。
遇上这种事情,早知道就不给区委和县里报告了,先斩后奏。
但他也知道这不可能,只要你在体制内,那就要按照规矩纪律来。
晏修义对此事很感兴趣。
这涉及到了国有事业单位通过专利价值来与乡镇企业的合作,入股,或者说成立合股企业,算是市里边遇到的一个崭新问题。
如何来界定这个企业的性质,还有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融合。
成为股份公司之后,发展壮大之后,有没有机会上市,这些都很值得期待。
生产体制处就是负责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块工作的,但乡镇企业发展改革则是属于农村经济体制处,这两者有交织,但都属于市体改委内部。
“那就等吧,欲速则不达。”
晏修义轻飘飘地道。
“反正你们这家饲料厂都这样了,早两个月晚两个月也就那样,影响不了什么,不过省农科院那边你们可要钓准,别脱钩了。”
张建川苦笑:“我接触了两回,那倒不会,他们要价太高了,之前觉得三十万太贵,但现在看样子三十万都打不住,张口就说五十万,真的是狮子大开口啊,……”
“这年头全省有几个饲料企业一年利润有五十万?除了科立和新望,可这两家都有自己稳定的产品配方,效益很好,怎么可能轻易改变?”
“其他的,都承受不起,或者觉得不值,甚至就觉得省农科院这边是敲闷棍,啄一嘴算一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