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节 要搞就搞大! (第2/2页)
“我们了解过,省农科院的对于这系列饲料的研究由来已久,大概花了三年时间,从86年就开始,他们也寄予厚望,根据他们的资料显示,也的确在配合饲料相关组成配比上有了新的成果,尤其是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上,可以有效节省鱼粉的投入改为豆粕,……”
“而通过杨树皮类脂添加剂的添加,使得饲料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升,根据对省农科院畜禽研究所自有饲养实验基地和选取的六十户养鸡专业户进行试验,蛋鸡20周龄到72周龄产蛋率、蛋重、耗料量进行了对比,选用蛋鸡22900只,发现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对于饲料行业的这些具体数据,姚太元既不懂,也不太感兴趣,他想知道的是既然省农科院畜禽研究所拿出了这样的研究专利,为什么却拖了一年多尚未投入生产实用化,这不合情理。
“姚书记,像省农科院这边最想合作的肯定是如新望饲料和科立饲料这样的头部大户,但新望和科立这样的企业有自己的研究人员,而且现在市场销售形势很好,饲料配方相对固定,不太可能轻易更换,……”
“其次他们大概也想和一些地区性的中型企业合作,但是省农科院要价肯定不低,这些地区中型企业大概很难接受他们过于苛刻的条件,所以这样才给了我们这些小企业一些机会,……”
这一点张建川还是做过了解的。
像科立和新望两家早就自成体系,而且方兴未艾,不太可能在这时候改弦易辙。
而各地区这些中型企业其实本来是最合适的,但省农科院这边几年投入不小,而这些企业一年盈利一般也就是三五十万,要让他们将大半年甚至一年的盈利来购买一个不确定的专利配方,这些企业恐怕很难接受。
最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饲料配方大同小异,细微的添加剂变化到底能不能起到所称的效果,经销商和饲养户接受不接受这种新东西,都不好说,遑论还要投入巨大。
把这个道理解释清楚,姚太元才算明白,但转过来又要询问东坝这边有多大把握能和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协议,以及协议合作的方式和存在的难题在哪里。
“一是债务问题,需要剥离,否则无论是尖山饲料厂,还是东兴饲料厂,前者资不抵债,后者负债率也超过百分之八十,净资产所剩无几,……”
“二是如果剥离债务后与省农科院合作,涉及到企业性质变更为股份制,属于国资和集体合资,从名义上来说这都是公有制,但毕竟还是发生了变化,”
“不过我个人认为中央高层已经明确了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态度,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那么在企业改革改制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安江县敢于迈出这一步固然会受到一些异样目光侧目而视甚至反对,但这恰恰说明我们安江县敢于打破陈规陋习,敢于勇立潮头,……”
姚太元惊了。
这家伙口才厉害啊。
搞企业有如此脑瓜子也就不说了,人年轻,头脑灵活,勉强可以接受,但是这份政治站位的敏锐性简直不摆了,连自己都还没有这个觉悟和锐气呢,先被这个家伙给洗脑了。
整个汇报持续了一个半小时,邱昌盛讲了小半个小时,刘英刚补充了五分钟,而张建川一个人就讲了四十五分钟,比邱昌盛和刘英刚两人加起来讲的时间还长。
当然一次汇报不可能就得到什么结果,但是起码也显示出安江县委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而刘英刚和邱昌盛也感觉到了县委里边的态度倾向,最初还对把东兴饲料厂纳入进来有点儿犹豫,现在就立即变得积极起来了。
至于说将两家饲料厂联合起来,剥离其中债务,如何来与省农科院那边合资组建企业,那中间的程序和扯皮事儿肯定还不少。
张建川觉得以现在各级的效率和对当下形势的揣摩,能在一两个月内定下来就算不错了。
虽然内心很着急,但是他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能改变的,他只能等。
政府这边要讨论研究,需要时间,但张建川觉得企业这边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像区委既然决定要把东兴饲料厂与尖山饲料厂打包捆绑在一起,尖山饲料厂这边的清产核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而东兴饲料厂这边也就可以开始先做起来。
当然东兴饲料厂这边肯定相对麻烦一些,毕竟人家还没有走到走投无路那一步,这多少还有些抵触和怀疑的情绪在里边,张建川也懒得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