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四节 旧情复萌,藕断丝连?(保底第二更!) (第2/2页)
“恐怕这段时间都没时间了。”张建川满脸遗憾地摇摇头:“跳舞肯定没时间了,不过回东坝倒还时不时要回来,到时候我来你办公室歇个脚,讨杯茶喝。”
单琳心情大悦,嫣然一笑:“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我先回镇里了,你要去派出所就赶紧去吧。”
从解决了沙场事情之后,张建川就全副身心投入到饲料厂中去了。
饲料厂的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在技术和生产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上,主要还是销售和回款。
销售遭遇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要解决却很难。
那就是尖山饲料厂你的产品不具有足够强的竞争力,要么你就只能赊销,或者降价来提升销量。
但前者就是现在这种状况,收款艰难,后者则要折本。
这就是小厂,没有品牌加成的劣势和弱点。
销售和回款成了恶性循环,无论是赊销还是降价,都是刀刃向内的自杀自残,但如果不这样做,你的饲料就根本没有人愿意接手。
张建川用了大半个月时间沿着安江、洪塔、道陵、龙门、丰邑等县跑了一大圈。
拜会联络了原来尖山饲料厂的这些主要代销商经销点,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想法和意见,发现基本上大同小异,和自己最初推断的情况差不多。
全省大大小小的饲料厂太多了,就算是安江县也有七八家。
像东坝区就有两家,一家是区农工商的东坝饲料厂,主要是生产猪配合饲料,而尖山饲料厂主要是生产家禽配合饲料。
现在这两家饲料厂的情况都很糟糕,东坝饲料厂状况略好于尖山饲料厂,但是好得也有限,一样是处于内外交困难以维系的状态下。
生产这边有吕云升和郑永才的主持下,基本上稳定下来了,问题不大。
按照吕云升所言,现在尖山饲料厂的产品没有特色,成本还不低,按照现有价格,销售商都不太愿意卖,就算是代销都兴趣不大,还嫌你多占了他的位置。
可降价就意味着亏本卖,这又是不可承受之重,什么生意都做得,唯独折本生意没人做。
会议室里气氛很不好。
从这段时间收集回来的情况来看,尖山饲料厂的没落不完全是黄家荣一帮人在其中的上下其手贪腐,更大程度还是在于饲料行业本身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尖山饲料厂这个本身就毫无竞争优势的厂子日渐没落。
可以说黄家荣这帮人的贪腐因素只是加快了尖山饲料厂的衰败没落进程,但不是主要因素。
关键还是在尖山饲料厂品牌品质不够,生产成本太高,市场营销乏力,而这几个因素又相互交织影响,形成了当下局面。
张建川琢磨着,其实这几者不就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要义么?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好像基本上所有企业的经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如何做到。
这一个月来张建川当然没闲着,除了跑经销商这边外,张建川也在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分析当下饲料行业,尤其是汉川省内饲料行业的状况。
简而言之就是大鱼渐显,小鱼成群,虾米艰难。
大鱼就是指省内已经有那么两三家头部企业开始初现端倪了,比如鹤山的科立饲料厂,再比如汉州云津的新望饲料。
这两家企业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地,在全省都具有了相当声誉。
新望的猪饲料,科立的鱼饲料,已经成为全省当之无愧的头牌。
只是他们暂时还没有涉及到家禽饲料,在可以预见的不远,两家估计都要把“魔爪”伸向鸡饲料这一领域。
至于说小鱼成群,就是各地市基本上都还是有两三家到三五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各自地市市场占有度较大,在周边地市也有渗透。
总的来说这个群体数量不小,实力也参差不齐,但尚未有哪家显现出新旺和科立那样的龙头气质。
至于说,虾米,就是像尖山饲料厂和东兴饲料厂(区农工商总公司下属饲料厂)这样的企业,只能在本县和邻县靠着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影响力和市场惯性苟延残喘,并且已经开始进入快速衰败萧条期。
如无意外,三到五年内,这些虾米中如果不能抓住时机促成飞跃的话,基本上九成五以上的企业都会被市场淘汰,沦为这些大鱼们养分。
而且这个趋势几乎不可能逆转,甚至可能进度会更快。
*****
300票在哪里?呐喊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