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风暴前的无声布局 (第1/2页)
周三清晨的露水还未退尽,青云镇政府大院的铁门就被两辆黑色帕萨特撞开,车轮碾过湿漉漉的石板路,溅起一串浑浊水花。
晨风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远处公鸡的啼鸣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肖锋站在二楼办公室窗前,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窗外金属牌被马处亲手挂上门廊,“市纪委调查组” 几个字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那牌子与门框碰撞的脆响,像根细针,扎进镇政府每个人的神经。
他转身摸了摸办公桌抽屉里的牛皮纸袋——指尖掠过粗糙的纸面,里面装着按时间线整理的项目立项会议记录、资金审批流程表、供应商背景调查清单,每份文件边缘都被他用红笔标出关键节点,墨迹微凸,像一道道划在命运上的刻痕。
这是他连续三个通宵的成果,连装订顺序都暗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确保调查组能像剥洋葱般层层深入。
他指腹摩挲着牛皮纸的边缘,仿佛在确认一场漫长伏笔的开端——那些深夜伏案时的咳嗽、咖啡冷透的苦涩、眼皮沉重如坠铅块的时刻,此刻都凝成一股静水流深的底气。
他不是在等待风暴,而是在编织风暴。
“肖副镇长。”小刘敲了敲门,警服领口还沾着草屑,袖口微微鼓起,像是藏了什么。
他说话时带起一阵微弱的风,夹杂着走廊里陈旧地毯的尘味。
“马处让您去接待室。”
接待室的空调开得很低,冷气顺着后颈钻进衣领,肖锋下意识绷紧肩膀。
马处正翻看着他昨夜送来的资料,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眼镜片上蒙着层白雾,像被真相蒸腾出的水汽。
他抬头时,目光扫过肖锋眼下的青黑,那颜色像被墨水洇染过的宣纸。
“这些材料,你准备多久了?”
“从发现恒远建设资质问题那天。”肖锋拉过椅子坐下,木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轻响,后背绷得笔直,“当时就想,要是哪天有人查,总得让人家省点力气。”他说得平静,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次深夜惊醒的冷汗——他曾梦见自己被推入泥潭,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账本,头顶是李昊狞笑的脸。
但他始终没有退,而是把恐惧碾碎,揉进每一个标红的日期、每一条资金流向的箭头里。
马处没接话,指尖停在某页资金流向图上,指甲边缘有一道旧茧,是常年翻卷宗磨出来的。
“3月12日,50万项目启动金打给恒远,三天后恒远转了40万到‘兴盛贸易’——这家公司注册地在城乡结合部的奶茶店,法人是个78岁的退休教师。”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一闪,“你说,这是巧合吗?”
肖锋盯着马处指节上的老茧,耳边忽然传来走廊尽头李昊的喊声:“王主任,我跟您说这绝对是误会!肖锋就是想抢项目功劳……”声音像钝刀割过铁皮,带着焦躁与虚张声势的颤抖。
他的手指在桌下轻轻敲了敲,三下短促的节奏——这是和小刘约好的暗号。
敲下的那一刻,他心底竟掠过一丝近乎悲悯的平静。
他知道,李昊越是叫嚣,越是暴露其内心的溃烂。
而他自己,早已学会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像一把收在鞘中的刀,不鸣则已,一鸣必见血。
果不其然,五分钟后小刘蹭到接待室门口,袖口鼓着块奇怪的弧度——里面藏着微型录音笔。
他压低声音,呼吸带着轻微的喘息:“肖副,李副镇长和周科长在小会议室,门反锁了,说话声挺大。”
肖锋冲马处点头,两人起身时,窗外的银杏叶正扑簌簌打在玻璃上,像无数只枯黄的手在叩击。
风从窗缝钻入,带来一丝秋日的干涩气息。
李昊的声音透过门板渗出来,闷闷的,像从井底传来:“当初说好了你去搞定王书记,现在倒把我推到火上?”
周梅的高跟鞋碾过地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像秒针在倒计时:“你当我不想?可肖锋那堆材料……全是钉子,碰一下就出血。”
“够了!”李昊突然提高嗓门,声浪震得门框微颤,“明天我就找张秘书长,他当年在咱们镇当书记时,我可没少给他跑前跑后!”
肖锋的脚步顿在门口,指尖触到门把的金属凉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