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章 这哪是炼药,这是变戏法! (第2/2页)
耿忠接过东西,回到帐篷。
他将糖和玉米糊倒进一口陶罐里,加入适量的温水,用筷子仔-细-地-搅-拌-均-匀。
一份最简陋的,但营养成分齐全的液体培养基,制作完成了。
接下来,是关键的一步。
接种。
他拿起之前精挑细选的那个,长满了纯净绿色霉菌的馒头。
用一根同样经过烈酒和开水消毒的木棍,小心翼翼地,从上面挑取了那么一丁点绿色的粉末。
那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一件绝世珍宝。
而对于那些黑色的、黄色的霉菌,他则弃之如敝履,看都不看一眼。
这种精细到极致的筛选,让帐篷外的老王,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怪了……真是怪了……”
“这发霉的东西,还有好坏之分?”
他行医半辈子,也算是见多识广,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耿忠将那一点点珍贵的“绿霉”,轻轻地点入了装有培养基的陶罐中。
然后,用好几层干净的纱布,严严实实地封住了罐口。
这又是老王看不懂的操作。
在他看来,炼药不都得敞着口,好让药气和天地灵气交通吗?
这封得死死的,能炼出个什么名堂?
【第三步:搭建核心装置。】
耿忠没有停歇。
他将那口接种好的陶罐,小心翼翼地,搬到了靠近帐篷外篝火的一侧。
帐篷的帆布被他撩起一个小角,篝火的热量,正好能辐射进来,形成一个温暖的区域。
他又从外面搬来几块石头,在陶罐周围,垒起一个半圆形的简易保温墙。
一个最原始的“恒温培养箱”,就这么搭建完成了。
做完这一切,他走向了最后那口干净的陶罐。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过滤。
他拿起刺刀,用刀柄的末端,对着陶罐的底部,小心地敲击着。
“砰……砰……砰……”
他的力道控制得极为精巧。
既要敲出一个孔,又不能让整个陶罐碎裂。
很快,一个拇指大小的圆孔,出现在了陶罐底部。
一个简陋的漏斗,完成了。
然后,他开始往这个“漏斗”里,铺设他准备好的材料。
最下面,是一层叠了七八层的厚纱布,正好堵住那个孔。
然后,是一层粗砂。
再然后,是一层细沙。
接着,又是一层纱布。
铺完这些,他拿起了他精心研磨的木炭粉,将它们均匀地,厚厚地铺在了纱布上。
最后,再盖上一层细沙和纱布。
一个结构虽然简陋,但原理却无比精密的“土法层析柱”,或者说“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奇迹般地,出现在了这个1940年的小帐篷里。
老王在外面,已经看得彻底呆住了。
他张着嘴,眼睛瞪得像铜铃。
他完全看不懂。
但他大受震撼!
这小子在干什么?
又是沙子又是炭的,这哪是炼药?
这分明是在变戏法!
不!
比戏法还玄乎!
他行医这么多年,熬过的汤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可哪一种药方,是这么个搞法的?
他心中的嘲笑和质疑,不知不觉间,已经开始动摇。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混合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从心底里冒了出来。
或许……
或许这个疯子一样的小子,真的……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