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求追读) (第2/2页)
秦逸德一边打量刘一民,一边激动地说道。《诗刊》下期还没有发售,秦逸德还不知道刘一民还会写诗歌的事情。
“老秦,你怎么说话的,我们县文化馆怎么了?还得看一民的意见,县文化馆离家近,要是到了地区,回家不方便。”馆长老张在旁边开口道,紧张地盯着刘一民。
他从革委会回来见到刘一民的时候,心态开始纠结,的确能去地区肯定要比县里面好,可又舍不得。
刘一民看了一眼馆长老张,接着说道:“秦同志,我想老张同志没给你说我的情况,我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就算是要进文化馆,也得等高考成绩下来之后了。”
秦逸德看了一眼老张,显然老张没给他说这个情况,过了许久才说道:“原来是这样,刘一民同志,我们随时欢迎你的到来,那等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再联系你!”
聊了一些文学上的事情,秦逸德才一脸惋惜地离开了文化馆。
老张表情复杂地看着刘一民说道:“一民,文化馆的工作其实也不错,实在不想的话,也可以推荐你到咱们省作协当专职作家,其实作家写的好了也很有前途,没必要非得上这个大学。”
“老张,我很有信心,考都考了,总不能不去上吧!”刘一民笑着说道。
老张手背在身后,手指转了许久,最终想说的话没忍心说出来,只是说道:“那行,还是等成绩下来吧!”
刘一民看了一眼老张,今天的老张有点奇怪。
不过刘一民没有跟秦逸德去地区,老张还是很开心的。跑到无花果树下,摘了一篮子无花果送到了创作组。他种的这些果树,都是文化馆员工的福利,果子结的多了,每人回家都能分不少。
......
8月27日,《诗刊》编辑部内,邹获凡一上班就看到了刘一民的来信,诧异地说了一句:“写的这么快?”。
诗人写诗和作家写小说都要有灵感的,有时候几个月不见写一篇,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投了两篇?
“谁啊,老邹?”
“写《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刘一民,又写了一篇。”
“可能是存的稿子吧,我看看这次写的怎么样?”编辑部的人一听,立马围了过来,自己桌子上堆积成山的稿子也不管不顾了。
在大家的期待的目光下,邹获凡缓缓地撕开信封,这动作把旁边的编辑都看急眼了,恨不得亲手上去给拆开。
“快点吧,老邹,急死我了!”编辑们纷纷开口说道。
邹获凡嘴角一勾,笑呵呵地说道:“别急,别急。”
等一张稿纸摊开后,所有人都傻眼了,甚至邹获凡以为自己看错了,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眶后再次戴上。一张大稿纸中间写了三行字,一行是标题,只有两行是内容。
“怎么这么短?”有编辑不可思议地问道。
“别急,再看看,刘一民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再认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