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二十两银子 (第1/2页)
“吱呀~”
沉重的宫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乾清宫那令人窒息的威压与激荡。
午后的阳光洒在长长的宫道上,映照着徐光启、孙元化、王徵三人复杂难言的面容。方才殿内的惊涛骇浪、那些个血淋淋的真相、以及那掷地有声的誓言——仍在胸中剧烈翻腾。
孙元化年轻气盛,心潮澎湃最是难抑。他快走几步,追上步履沉稳却略显沉重的老师徐光启,声音带着一丝急切与求证:
“老师!方才殿内……陛下所言,那龙华民招供的……可都是真的?泰西……不,那些西洋传教士,当真包藏如此祸心?竟欲亡我华夏血脉?!”他眼中犹有震惊与愤怒的余烬,但更多的是被欺骗后的痛楚和对真相的渴求。
徐光启停下脚步,转过身。这位历经宦海沉浮、学贯中西的老人没有立刻回答孙元化,而是目光深邃地扫过宫道两侧肃立的侍卫,又望向远处巍峨的宫阙,仿佛在无声地丈量着这紫禁城的森严与皇权的分量。
他抬手,轻轻拍了拍爱徒的肩膀,动作沉稳,带着安抚,“元化,”
“陛下乃九五之尊,金口玉言。若无铁证如山,岂会在乾清宫暖阁,当着吾等之面,行此雷霆之举?”
他没有直接说“真假”,而是点出了权力的逻辑。陛下登基虽时日尚短,然其手段之凌厉,朝野共睹!整饬晋商、查抄巨资、设立新军、改革火器厂、擢拔技术官僚……桩桩件件,无不显示出其扫除积弊、乾纲独断的雄心!
今日殿内,陛下字字句句,皆指向“开海”、“强军”、“反邪教(天主教)”,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为了开海之经国大略!。
“龙华民亲口招供,锦衣卫笔录在案,此乃铁案!”徐光启的语气斩钉截铁,目光锐利地看向孙元化和王徵,
“真假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今日能将此秘闻示于吾等,其意何在?”
二人沉思片刻,孙元化依旧沉默不语,只有王徵犹豫的说出“陛下是为了救我们?”
“不止如此!”徐光启略作停顿,声音压得更低:
“你说的不错,陛下是在救我等。若非陛下点醒,我等沉迷西学,与传教士过从甚密,甚至……受其蛊惑,行差踏错!
一旦东窗事发,或被有心人构陷,便是‘通夷’、‘信邪’之罪!轻则罢官去职,重则身陷囹圄,祸及家族!陛下既往不咎,实乃天恩浩荡!”
“其次,陛下是要用我等。陛下志在开海拓疆,重振海权,此需精通格物、通晓西技之人才!
陛下知我等所长,更知我等曾受西学浸染,故以雷霆手段斩断我等与泰西传教士之联系,使我等再无‘通夷’之嫌,可专心为陛下、为大明效力!”
王徵上前一步,脸上带着羞愧与决然:“徐师所言极是!学生……学生险些因那邪教荒谬教规,做出休弃糟糠这等禽兽不如之事!每每思之,痛悔无地!
幸得陛下雷霆棒喝,拨云见日!从今往后,王徵唯有效死陛下,效死大明!以平生所学,铸利炮,造坚船,破那蛮夷狼子野心!”
孙元化胸中热血再次被点燃,那被欺骗的愤怒与迷茫,此刻尽数化为对皇帝宏图伟业的向往与报效国家的决心:“王大人说得对!陛下雄才大略,气吞寰宇!其所描绘的海疆宏图,令人神往!
我等精研格物之学,通晓火器机械,正当其时!定要铸出冠绝当世之重炮,助陛下打造无敌舰队,横扫海疆,令那泰西蛮夷再不敢觊觎我大明寸土!”
徐光启看着两位被皇帝彻底折服、一心只想报效国家的学生,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也有一丝卸下重负的释然。他微微颔首:“善!此心此志,当铭记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