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运论里的仙术 (第1/2页)
“先生莫要取笑于我!我虽然愚笨,却也知道价廉者必糙,价高者必精的道理!”
“竹简便宜,却笨重难携,一张竹简之上也只能写上几个字;绸缎方便柔顺,但造价高昂。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又怎么可能会有价比竹简低而优良如绸缎的纸?”
扶苏声音中有些气愤。
这般简单的道理,哪怕是傻子也是知道的。
姜承奕用这话耍弄自己,不就是把自己看得连傻子都不如吗?
姜承奕虽然是他心中认定的老师,也是世间罕有的大才,可也不能这般羞辱于他!
扶苏心中愤懑,可与他一墙之隔的嬴政面上倒是露出几分思索之色。
其中甚至还夹杂着一股异常浓烈的渴望。
姜承奕刚刚说的话他都思考过。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自己等人实在太过自负,或者说是......
傲慢。
他们这些统治者习惯了高高在上,认为自己等人只要愿意,就能将所有已知的政策全部完美无缺地执行下去。
但当他按照姜承奕提示的方向去思索下去的时候,才猛然惊觉,他们傲慢到根本没有思考过姜承奕计策的可行性!
一本书的字数少则上千,多则数万!
一个人想要抄完一本书,至少也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先不提那群各个须发皆白的老诸子身体能不能吃得消这样的高强度工作。
就算是能,他们也没有合适的用于抄写的工具。
正如姜承奕所言。
若是用竹简,虽然价格低,抄上几本书,竹子就多到要用车马去运送了。
而且大秦的竹子也不是一年四季都能长出来的,若以“让百姓能读上书”的目的,就算是把所有竹子都砍伐一轮也绝对不够。
可若是让他们用绸缎去写,那恐怕书还没抄完,大秦的国库就已经因为造了这么多绸缎而耗空了。
届时这个方案绝对达不到他们所期待的目的。
百姓不读书就会一直愚昧。
而且嬴政也不得不承认,百姓的确受到了压迫。
若是六国余孽发动叛乱,他们便很容易会被策反,成为一股强大的叛乱力量。
也就是说,姜承奕所言并非是危言耸听。
他说的都是绝对的事实!
不过嬴政觉得姜承奕的计策的每一步都是有用的。
哪怕是没法完成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却也不至于像他口中说的那般白用功,最多只是让之前计策的作用减少一些。
就算不能让大秦延长百年国运,也肯定能让其延长个五年十年的。
因此嬴政并不像是扶苏一般着急。
而且他对姜承奕有一种莫名的信任。
他觉得姜承奕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姜承奕既然说出了“造纸术”这个方法,那就代表他的心里一定已经有了对应的模型。
就算姜承奕只是精于理论而疏于实践也没关系。
毕竟他也并不需要姜承奕亲自动手操作。
一旦他指出一个合理的方向,嬴政相信自己朝堂之中的掌管制造和发明的团队,定然能迅速将这项理论付诸到实践之中。
他对大秦的发明团队还是很有信心的。
他只是静静等待着墙那边传来的声音。
而姜承奕的回答声音也很快浮现。
“你这个想法在《国运论》中也早就提过。当生产力处于社会的顶峰的时候,物品的价格就会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价值,那个时候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就是正确的。”
“但现在,大秦的生产力还很落后。我说的纸并非是大秦社会现有的纸,而是一种新的发明创造,而且其价格与价值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所以便宜也能有好货!”
姜承奕脸上并没有对扶苏轻蔑的神色,也难得没有继续奚落自己这个学生,只是认真解释道。
国运论!
又是国运论!
扶苏和嬴政都又一次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姜承奕口中的重点。
姜承奕透露过的两句《国运论》当中的内容都是无比正确且超前的。
其中也都展现了一些社会状态的哲理。
这两句内容当中的任意一条都足够让他们咀嚼许久,并从中吸取某些教训,得到长足的进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