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天下,哪有父亲不爱自己孩子的? (第2/2页)
“在牙都没长好的年齿,嬴政通读数百部百家经典,还能将其融会贯通,合为一处,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治国理念,扶苏那个死读书的书呆子做得到吗?”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余,嬴政既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赵国忍住将其诛杀泄愤;又要藏匿锋芒,不让赵国忌惮。其中分寸,扶苏那个连儿子都当不明白的人,拿捏得住吗?”
姜承奕心中的激动喷涌而出,问得扶苏像是被大锤击打了一次又一次,昏昏沉沉的脑袋已经快要无法思考了。
偷听的嬴政心中也同样像是被一记重锤击中,深埋在心底许久的情绪不由自主喷涌而出。
“竟然还有人记得朕在邯郸为质的事情......”
他喃喃道。
那段时光,绝对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光。
哪怕强大如他,即使是偶然间午夜梦回到那段日子,也会被吓得冷汗涟涟,从梦中惊醒。
更要紧的是,这段经历他几乎没有和任何人提过!
可现在,却被诏狱里那个马上要被他处斩之人,用推崇备至的语气,如数家珍般说得一清二楚!
在嬴政的眼中,姜承奕这个人愈发扑朔迷离了起来。
不管是超越常人的见识,还是对他的人生如数家珍的情报,都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
姜承奕此人,不简单!
不过就在他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扶苏的声音又传了出来。
“我明白了,那是因为始皇帝在赵国的时候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完全按照一个‘人质’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所以才能活下来。但扶苏做不到!”
说这话的时候,扶苏其实是心服口服的。
他是真将姜承奕所言融会贯通了。
在听到姜承奕的详细解释之后,他也完全清楚了嬴政在幼年时有多么不容易。
扪心自问,以他的执拗性子,若是入赵为质,是绝对不可能像嬴政那般处理得很好的,甚至大概率会身首异处。
姜承奕也没想到扶苏能说出这样的话,有些惊讶地挑了挑眉:“都学会举一反三了,孺子可教啊!比扶苏那个二世祖强多了!”
扶苏脸色变了变。
要不是身为儒生的修养压着他的愤怒,他恐怕已经忍不住先嬴政一步拔剑砍死姜承奕了。
毕竟姜承奕的每句话都用了不同的形容词去讥讽他。
侮辱性极强!
不过他还是忍了下去,继续问道:“可之后呢?六国尽是残花败柳,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六合扫清八荒,这难道不是谁都能做得到吗?”
“扶苏也是这么认为的。”
姜承奕言语间虽然依旧在嘲笑扶苏,但是语调却是柔和了不少。
“你们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担此重任,可谁能做到战必胜,攻必取?谁又能做到不因请示危难而存必死之心?不因身份尊贵而轻慢侮人?不以才智独到就私谋为重?不因将士用命就好大喜功?”
“至于远交近攻、任人唯贤、变法图强、连横破纵......”
许久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扶苏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别人的确做不到如此。”
这短短的时间内,他的脑海闪过无数大秦乃至六国的将相王侯,也闪过无数儒家甚至诸子百家的许多先贤,都没有找到一个能完成这般大业之人。
自然也包括他自己。
一个向来自以为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秦公子。
一直到此刻,他才知道嬴政之前轻描淡写的那些事情,究竟有多么的艰难险阻!
“七国连年征战,百姓困苦,只有嬴政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与文字,这般功绩绝对称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你只看到在他的治理下,有多少百姓死去。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他,七国连年征战,又会死多少人?”
姜承奕说着说着,又是猛地一拍桌子,把正在听他讲话的三人都吓了一大跳。
“如使天下无有赢政,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在我看来,天不生嬴政,华夏万古如长夜!”
天不生嬴政,华夏万古如长夜!
这句话宛若一道惊雷!
不但镇住了扶苏,也彻底镇住了正在偷听墙根的嬴政。
嬴政反复咀嚼了几番这句话,不免有些感慨万千。
“朕孤独一人,就连秦国的满朝文武,也视朕为......暴君,无人能懂朕之心!想不到......最懂朕的,竟然是一名要刺杀朕的刺客!”
嬴政还在感慨,那一边的扶苏声音便又传了过来。
“那就算始皇帝是个好君主,那也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公子扶苏作为他的儿子,从未感受过他的慈爱,不听从他的话,也是应该的吧?”
这逆子,怎么一说他爹好就要出言反驳,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
嬴政脸瞬间又黑了下来。
却不料,姜承奕的声音也适时响起。
“怎么我一说嬴政好,你就要换个地方挑刺?你又不是他的儿子,你怎么知道扶苏从来没感受过他的慈爱?”
“你!”
这诡辩的歪理听得嬴政心底有些痛快,却让扶苏有些气急。
不过姜承奕已经习惯了眼前勋贵家的傻儿子跳脚的模样,只是自顾自道:“还好这话是你问出来的。这要是扶苏问出来的,那他可就真是傻的没救了!”
这话气得扶苏又是一阵气血上涌,憋得白嫩的脸都红了许多。
而姜承奕却只是淡淡笑了笑,轻声道:
“这天下,哪有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