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葛军行为 (第2/2页)
全部答案一共来自两本书、四个不同的章节,十分考验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且你还得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回答这种题的规条和技巧!
不知道别人咋样,反正苏录整个人是懵的,脑瓜子嗡嗡的——这种题之前压根没练过啊!
非但大哥给的真题里没有。老爹也信誓旦旦的说,不会考这种组合题的……因为书院瞧不起乡村塾师,默认他们讲经都是误人子弟的水平,所以向来只考死记硬背。
可是,这道题就白纸黑字摆在卷上,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能答出来的!
虽说答案的每一句他肯定都背过,但是怎么组合起来才能算对,苏录可一点数都没有。
这就像前世念高中时的状态,上课能听懂,作业都会做,考试全都错……要是大学老师这么玩,他估计补考费能交到没钱吃饭。
幸好苏录身经百战,什么状况都遇到过,他抹一把脑门子上的汗,很快逼自己镇定下来。
事已至此,再慌也没用,唯有死马当活马医。别的先不想,尽自己的全力把题答完……
~~
幸好这样的题不算多。直到最后一题,才又遇上一回。
这是一道辩经题:朱子谓《孟子》‘性善’,与《中庸》‘天命之谓性’如何互释?
这次苏录都顾不上难过了,赶紧集中精力构思起来,他计划先引用《孟子》注引,点出‘性即理’,再用《中庸》注证,阐明‘理气同源’。
他寻思着,有了这两点,差不多就可以满足题干要求了。
当然,若是还另有什么门道,以他目前的水平,就不得而知了。
于是苏录怀着悲壮的心情,提笔写下了最后一题:
‘孟子曰: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
当院中的云板声再次敲响,考场内的光线也昏暗下来,监考的老者高声道:“停笔。”
这次没人再敢拖延了,全都乖乖停笔。
苏录也搁下笔,脸上只剩无奈的苦笑。答是都答完了,但对错就天知道了。
他百日疯狂苦读,一路过关斩将,本以为就算不能如愿以偿,也可以轰轰烈烈、无怨无悔。
谁承想,最后一战却以这种无可奈何的方式落下了帷幕。他甚至都没法骂出题人超纲,因为人家根本就没公布过考纲……
难道这就是文昌帝君对自己,这种妄图速成之徒的惩罚吗?
“唉……”他不禁仰天长叹,谁知竟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讲堂里,渐渐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泣声。乍一听,就像进了家面馆一样。
两位监考似乎早有预料,不言不语迅速收卷走人,连什么时候公布成绩都不说。
他俩一走,考生们彻底没了顾忌,哭声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嚎啕大哭,还有人骂骂咧咧:
“格老子地,出的什么破题!”
“龟儿子生儿子没屁眼儿!”
“日他先人!”好些少年直接破防了。
苏录却没那么沮丧了。人考砸了之后,最想听到的,就是别人也都考砸了。
这说明大家都觉得难……考试比的是名次,而不是分数,毕竟比烂也是比试的一种……
可他环视一圈,又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哭,还是有人在笑的,而且还不是个别人……
这说明,还是有人会做那种题的。苏录刚松的那口气,不由又提了起来。
考生们在考场枯坐了好一会儿,才有书院的人来通知,让他们去山门外候着。至于录取名单,会在天黑前贴在山墙上。
众考生这才陆续起身。
苏录出来时,便见另外三个考场的考生也出来了。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情况,垂头抹泪有之,愤怒咒骂有之,意气风发亦有之。
他还听到几个考生在那里兴高采烈道:
“这次的题出的太好了!终于可以考一考真才实学了!”
“早就该这么考!不然光便宜了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那些考砸了的孩子,听到这话就更难过了。
“果然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苏录不禁轻叹一声。
“怎么会不相通呢?”瘦高个嚼精儿走过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便抬杠道:“他们的快乐明明就建立在我们的痛苦上。”
他名叫苏淡,是苏有彭的儿子,比苏录大半岁,也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ps.这两章考卷上每道题都是俺新出的,包括题目和答案的设计……这本书我【尽量】不抄现成的,以免博学多识的各位,因为发现烂大街的诗词文章而出戏。这样真实感能强点儿。
当然能力一般,贻笑大方,诸位尽管批评指正。当然,还要投票支持哦!这一期新书榜强手太多了,老伙计们,全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