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槐厅佐觞,伪面藏殃 (第1/2页)
时值六月,正午的日头砸下来,像块刚从炉膛里拖出来的红铁,烙得青砖地都发了烫。
但杨士奇府邸的后园“槐厅”内,却是一片清凉。
厅堂敞开,正对着一池碧水,池边太湖石嶙峋,几丛翠竹在风中摇曳,送来沙沙的声响。
堂角的铜釜里镇着冰块,丝丝白气溢出,将烦躁的暑气隔绝在外。
空气里,弥漫着的是清淡的荷香与上等松萝茶的醇厚。
这并非正式宴请,只是三位阁老在退朝后,相约到杨士奇府邸,吃的一顿便饭。
杨荣与杨溥到来时,只见杨士奇正陪着一个身着华贵杭绸直裰的年轻人,在池边喂鱼。
那年轻人面皮白净,眉眼间与杨士奇有几分相似。
此人正是杨士奇的长子,刚从老家江西泰和入京探父的杨稷。
“二位世伯安好。”杨稷见到二人,立刻停下动作,恭恭敬敬地长揖及地,礼数周全得无可挑剔。
“稷儿有心了,”杨溥和善地点头笑道,他素来喜爱提携后辈,“一年不见,越发英挺了。在老家苦读,想必学问大有长进。”
“杨世伯谬赞了,侄儿不过是多读了几卷闲书罢了。”杨稷谦恭地应着,笑容谦顺。
杨荣则只是对其略微的一颔首,便将目光投向了厅内早已备好的酒菜。
他此刻一肚子火,实在没心情应付这些后辈的繁文缛节。
杨稷脸上的笑容温和依旧,顺势便做了个请的手势,仿佛杨少傅那略显冷淡的颔首,对他这个晚辈而言,已是足够周全的礼数。
宴席设在厅中。
菜是地道的江西风味:一道“四星望月”,粉蒸的鱼块用的是当日从玉泉山活水送来的鳜鱼,鲜嫩咸香,旁边缀着的四碟小菜分别是腌笋、盐渍豆、腊味和豆豉,精致爽口。
一盘“藜蒿炒腊肉”,腊肉是泰和老家熏制的,肥瘦相间,油光透亮,配上藜蒿的独特清香,最是下酒。
酒,则是专门从地窖里起出的十年陈“麻姑酒”,镇在冰鉴里,入口绵柔,后劲十足。
席间杨稷殷勤地为三位老人布菜、添酒,举止温文尔雅,谈吐间亦引经据典,颇有几分其父的风采。
“二位世伯,”杨稷微笑着为杨荣斟满酒,“此酒乃是家乡的‘麻姑酒’,最是醇厚,配这道‘藜蒿炒腊肉’,解腻生香,您二位尝尝。”
他的声音温润,笑容谦和,任谁看,都是一个教养极佳的世家公子。
杨荣勉强给杨稷挤出一个笑容,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液入喉,就再业压不住他心头那股邪火,他将酒杯重重一顿,猛地看向杨士奇:
“士奇兄!此事不能再拖了!老夫以为,此事当断则断,即便冒着忤逆圣意的风险,也当联络六科,封驳此议!”
一旁正欲夹菜的杨溥闻言叹了口气:“勉仁兄,如何封驳?陛下此举,处处占着理,我等若是强行反对,反倒显得我等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了。”
杨士奇看着两位同僚,缓缓开口,声音沙哑:
“所以,此事,堵不得,也堵不住。”
“陛下将一群锐气十足的后进之辈交到我们手里,让我们做他们的先生。我们若推拒,便是承认自己不堪为帝师!这传出去,我等的脸面何存?”
“可若是接了……”杨荣依旧不甘。
“这样做虽遂了陛下的愿,却也将其纳入了我们的规矩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