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个世界是一张网 (第2/2页)
布瓦谢教授给他的报纸里,不仅有法国的报纸,还有俄国的《祖国纪事》《北方之花》;英国的《旁观者》《半月评论》《家喻户晓》;美国的《大西洋月刊》《哈泼斯报》《北美评论》……
加斯东·布瓦谢说道:“亲爱的莱昂纳尔,这些报纸织成了一张跨越国界的文学之网,所有的作家、记者都在这张网的某一处。
这张网上任何一点轻微的颤动,都会很快传播到整张网上。电报、火车、邮轮……正在将伟大的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出去。
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双城记》,几乎同时在英国和俄国的报纸上连载;哦,还有大仲马,他的小说甚至可以同时在法国、英国和俄国连载。
当然,这些报纸的品格各有不同——英国人太庸俗;美国人太粗野;俄国人,哼哼,虽然慷慨,但是他们总爱删减。
如今,一位美国记者可能在《大西洋月刊》上读到你在《费加罗报》发表的短篇;
一个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会在《北方之花》上遇见你作品的俄译本;
而一位伦敦批评家可能因《小巴黎人报》上的小说而邀你渡海去参加一场茶会……
谁懂得如何将作品投进时代正确的浪潮之中,谁就能从纸页跃上历史的舞台——所以,你选择把《老卫兵》的第一份转载交给……”
“《小巴黎人报》!”莱昂纳尔坚定不移地说道,顺便问了一句:“同时给《祖国纪事》转载不影响吧?毕竟是远在俄国。”
加斯东·布瓦谢教授闻言,只能叹了口气,一句话都不想多说,摆摆手让莱昂纳尔离开了。
————
莱昂纳尔坐在回家的公共马车上,心里回想这今天与布瓦谢教授的对话。
布瓦谢教授作为精英人士,当然希望自己学生的作品能首先在《费加罗报》上亮相,这样可以从声誉层面上完成阶层的跃升。
但是莱昂纳尔却有自己的想法。
稿费的巨大差距是一方面,《小巴黎人报》比《费加罗报》多了整整70法郎,几乎够他在安坦街12号公寓一个月的房租了。
但最终做出决定,受众才是他选择《小巴黎人报》最重要的原因。
他不想做一个只被书斋里的学究或者课堂上的文艺青年喜欢的作家——就像福楼拜或者梅里美一样——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大众作家”。
而加斯东·布瓦谢对十九世纪文学世界的阐述,却给了他真正的灵感与启发。
……
思考间,他回到了安坦街12号,轻快地走上5楼,掏出钥匙打开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佩蒂这小丫头跳芭蕾不知道会怎样,但是做饭的天赋绝对一流。
在赞美过她手艺之后,莱昂纳尔就看到自己的书房里亮着灯,皱了皱眉头——艾丽丝抄书不应该在她和佩蒂的卧室里吗?自己给她们添置了一张书桌。
不安的感觉袭来,莱昂纳尔快步走到书房前,拧转把手,推开大门。
只见艾丽丝“嗖”的一下,把一叠稿纸背到自己身后,满脸通红地解释:“誊抄账目没纸了,我想过来拿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