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42章 推动医疗改革

第342章 推动医疗改革

  第342章 推动医疗改革 (第2/2页)
  
  “之所以用沸水蒸煮,无非就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而且,这些东西并非不可目视.”
  
  江瀚话还没说完,下方的张继源脸都涨红了,气得是七窍生烟。
  
  论起领兵打仗、治政理政,你是内行不假;
  
  但论起行医治病、救死扶伤,他张继源才是内行,岂能容人在此胡说八道?!
  
  什么微生物、致病菌,简直闻所未闻!
  
  江瀚看他不服气的模样,长叹了口气:
  
  “毕竟空口无凭,这样吧,你们再等我几天。”
  
  “我去工部让人搓一台显微镜出来。”
  
  显微镜这玩意,说起来其实并不难,也不是什么尖端科学。
  
  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列文虎克就改进了显微镜,并第一次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
  
  江瀚都不用亲自上手,只需要到工部走一趟,让工匠们手搓就行了。
  
  他也不打算用复式显微镜,只需要用单透镜即可。
  
  显微镜的核心构件,无非就是透镜系统,但如果用打磨的方法,几乎是行不通的。
  
  手工打磨的透镜放大率多在十倍以内,而且成像十分模糊,根本达不到观察微生物的精度要求。
  
  江瀚找来琉璃坊的匠人,让他们把玻璃熔融,然后滴成一个个小玻璃球。
  
  当玻璃软化时,工匠需要快速将其拉成一根细丝,然后再用火焰灼烧这根细丝的末端。
  
  在火焰中,细丝会自然收缩成一个完全透明、圆润无瑕疵的玻璃珠。
  
  琉璃坊的匠人几乎是不眠不休的试了好几天,才堪堪达到要求。
  
  玻璃球好了,然后还需要打磨。
  
  这个步骤是唯一的难点,需要十分精细的手工操作。
  
  先将做好的玻璃球固定,然后用解玉砂打磨,要求玻璃球的凸起处完美对称。
  
  随后再用细磨料逐步修磨凸面,边磨边测焦距。
  
  匠人们要换用软皮革,蘸上细珍珠粉,顺时针轻磨球面。
  
  每磨十秒左右,便要用粘有发丝的纸片检查,直到纸上的发丝纹路最清晰,才算达到了完美的焦距。
  
  解决了镜片后,剩下的镜身与载物台就简单了。
  
  用黄铜做支架,把单透镜固定在支架一端的小孔里;支架另一端装则是载物台。
  
  此外,江瀚还让工匠们在支架和载物台的侧面,都加了几根螺丝。
  
  只要转动螺丝,就能轻微移动镜片或载物台,观察时才能稳定地对准样本。
  
  紧锣密鼓的调试了几天后,单透显微镜才算大功告成。
  
  成功后,江瀚第一时间便把太医院的大夫们召了过来。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江瀚轻轻地揭开绸布,展示了他的最新成果。
  
  “诸位请看,这就是显微镜。”
  
  “只有用它,才能见到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生物。”
  
  说罢,他又对张继源吩咐道,
  
  “张院判,你去庭院中的水池里,取些池水过来。”
  
  张继源不明所以,但还是按照意思,拿着茶碗舀了些池水过来。
  
  江瀚接过茶碗,却不急于动作,他今天要好好让这帮土包子们开开眼界。
  
  他先是取来一个白瓷盘,将碗中池水倒入少许,又从载物台上取出一枚寸许见方的天然水晶片。
  
  江瀚把手向后一伸,沉声道:
  
  “来。”
  
  身后的内侍闻言,立马上前递过一根玻璃棒。
  
  江瀚接过玻璃棒,轻轻在瓷盘里点了点,挂了一滴水珠上来。
  
  随后,他稳稳当当地把水珠滴在水晶片中央,并开口解释道:
  
  “这叫载物片,需要做到极薄极透,方能不阻塞光线穿过。”
  
  他一边解释,一边又取来一片更小的水晶,如同盖盖子般,轻轻覆在水滴之上。
  
  “这叫盖玻片,主要是为了防止样本滑动。”
  
  做完这一切,江瀚才小心翼翼地将两片水晶举起,将其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用卡扣轻轻固定。
  
  他俯下身,将右眼紧贴在镜筒上,缓缓旋转台上的三颗黄铜螺丝。
  
  向前……向左……再微调半分……
  
  整个偏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结果。
  
  “成了!”
  
  随着江瀚一声惊呼,众人不自觉的抖了抖,像是被吓了一跳。
  
  他兴冲冲地抬起头,对着最近的张继源招了招手:
  
  “来,张院判你过来,仔细看。”
  
  张继源半信半疑地凑了过来,在江瀚的引导下,将右眼贴了上去。
  
  当他睁开眼的瞬间,整个人都惊呆了。
  
  原本清澈透亮的水珠,在此刻化作了一片密集的海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角落里的一抹翠色,就像绿藻一样,边缘还泛着微光。
  
  转动眼珠,突然有三五透明的钟形小虫,出现在了他视野里,周身纤毛毕现。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些扭曲如蛇的长虫。
  
  它们周身覆盖波浪般的鞭毛,在一团团阴影间疯狂蠕动.
  
  见此情景,张继源不由得惊声:
  
  “这……这都是真的?”
  
  “莫非我得了眼疾?!”
  
  也不怪他如此震惊,这池水是他亲自从院里的池子舀来的,取的都是最干净清澈的部分。
  
  可他万万没想到,看似空无一物的清水里,竟然还有这么多小虫?
  
  其他太医见状,十分好奇,也纷纷上前观看。
  
  一时间,惊呼之声此起彼伏:
  
  “嘶!里面真有活物!”
  
  “并非眼翳,确实存在!”
  
  “这……这难道就是致病之物?”
  
  看着众人震惊的目光,江瀚这才点了点头:
  
  “眼见为实,现在你们应该相信了吧。”
  
  “这些难以发觉的微小生物,不仅在水中有,更是遍布了四周上下。”
  
  “所谓的杂气、疠气,就是这些微生物,也是致病的根源!”
  
  “我为什么要强调用沸水蒸煮,就是为了杀死这些微生物。”
  
  说罢,他端起桌上的茶碗,将其递给内侍:
  
  “去,取水壶来。”
  
  “把这碗水煮沸,让他们再看看效果。”
  
  很快,内侍便端来了一个火盆和水壶,并将茶碗里的水煮了一遍。
  
  江瀚故技重施,将沸水取来后,重新放在了显微镜下面。
  
  “都看看吧,现在如何了。”
  
  众人闻言纷纷上前,轮流细看。
  
  “嘶,真神了!”
  
  “不仅透明小虫一动不动,先前疯狂扭动的长虫也断成了数截!”
  
  场间再次传来阵阵惊呼,王上果然所言非虚。
  
  亲眼所见的奇景,彻底颠覆了太医们的认知。
  
  张继源率先回过神来,他长舒一口气,对着江瀚深深一揖: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今日方得见,果然真实不虚!”
  
  “臣等井底之蛙,不识天地之广,还望王上恕罪。”
  
  “王上学究天人,今日肯指点我等,实在令人感佩五内。”
  
  江瀚摆摆手,颇有些自得:
  
  “唉,我只是站在先贤的肩膀上而已。”
  
  “有了显微镜,你等才能窥见微观世界的一角。”
  
  “日后钻研有方,说不定能开宗立派,著书立言,成为一代名垂青史的医学大家!”
  
  听闻此言,在场的众人纷纷拜倒: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倾尽所能相助!”
  
  江瀚满意地点了点头,朗声道:
  
  “好!”
  
  “既然如此,医学馆我就交给你们了。”
  
  “不日后我将在朝堂正式昭告,向文武百官宣告此事。”
  
  说着,他又话锋一转,
  
  “招生办学可以徐徐图之,眼下还有件事需要诸位出手解决。”
  
  “此事迫在眉睫,关乎日后我汉军生死存亡。”
  
  众人闻言神色一禀,凝神细听。
  
  江瀚背着手,语气十分凝重:
  
  “你们应该都清楚,我军已经占据两省之地,云南也指日可下。”
  
  “之后要么北上、要么东出,与各方势力逐鹿中原。”
  
  “然而据可靠消息,无论是陕北、湖广,京畿,乃至辽东一带,都出现了瘟疫。”
  
  “其中,尤以痘疮最为严重。”
  
  江瀚所说的痘疮就是天花,也是明末时期传播最快、范围最广的大灾。
  
  陕北、湖广、京畿、蒙古、辽东这些地区,无论是义军、官军还是北虏、东虏,都深受其害。
  
  在这个时空,由于江瀚下手快,所以四川受灾较轻,而且没有被各路义军、官军来回蹂躏过,所以情况还好。
  
  只有夔州府边境地带,才出现了几个零星的村庄遭灾。
  
  当地官员和驻军反应也很快,立马就将村子隔离了起来,这才没让天花蔓延开来。
  
  而这些案例,也给江瀚敲响了警钟,所以他才会想起改组太医院,广招医生。
  
  听了江瀚的话,张继源立刻起身回应道:
  
  “王上明鉴。”
  
  “据传,痘疮肆虐已久,各地百姓皆深受其害。”
  
  “而且此疫传播极快,致死极高。”
  
  “要是疫病在军中流行开来,纵有百万雄师,亦将不战自溃!”
  
  “正是如此!”
  
  江瀚沉声道,
  
  “据本王所知,只要染上痘疮,几乎是九死一生。”
  
  “想要避灾,只能通过“种痘”来提前预防。”
  
  “诸位都是名医圣手,想必应该知道如何种痘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