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35章 将计就计,突袭云南

第335章 将计就计,突袭云南

  第335章 将计就计,突袭云南 (第1/2页)
  
  龚卫华一行人走走停停,终于在十月中旬抵达了成都城外。
  
  只见远处城门守备森严,来往兵丁甲胄鲜明,眼神锐利,气势甚至比剑州附近的贼兵更胜一筹。
  
  官道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不少扎着红头巾的民兵正往来其中,引导车流。
  
  城外到处挂着红底白字的横幅,上面写满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比如什么
  
  反朱明,均田粮,不饿肚子不缴饷;不缴辽饷不纳粮,一家老小饿不着等等。
  
  看着这些大逆不道的标语,龚卫华只觉得一阵心惊胆战。
  
  这帮该死的贼寇,是真想掘我大明朝的根啊!
  
  但毕竟在人家地盘上,他就算心中再不满,脸上也不敢表现出来。
  
  验看过关防文书后,一行人被客客气气地引进了城。
  
  城内街道十分整洁,市面上虽然不比扬州、苏杭等地繁华,却也是商铺林立,看不出任何萧条之色。
  
  负责接待使团的,是礼部主客司郎中何鸿。
  
  在明朝的体系里,主客司就相当于外交部,主要负责处理诸蕃朝贡的全面事务。
  
  包括接待、赐予、辨别贡道、贡使、贡物,确定迎送和宴请规格,决定赏赐等级等等。
  
  本来现在江瀚的礼部架构里,主客司一直是个空置的衙门,只有仪制、祠祭、精膳三个清吏司在运转。
  
  他如今只据有两省之地,哪来什么外藩需要交流?
  
  直到听闻朝廷遣使议和,江瀚才紧急将何鸿从户部调到了礼部,让他暂时兼任主客司郎中一职,专门接待朝廷使团。
  
  何鸿是重庆府人士,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他将龚卫华一行人,暂时安排在了城南的驿馆内,一应物事俱全,严加看管。
  
  当晚,何鸿便在驿馆内设宴,为龚卫华等人接风洗尘。
  
  宴席算不上铺张,只是一些简单的鸡鸭鱼肉、时令菜蔬等,酒则是本地产的郫筒酒。
  
  何鸿也不多问,只是频频劝酒,非常热络地说些沿途辛苦、成都风物之类的家常闲话。
  
  陪同的几位官员也大多如此,场面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场间的气氛也渐渐热闹起来,龚卫华也已有几分醉意。
  
  见时机差不多了,何鸿便挥挥手屏退闲杂人等,只留下几名侍卫在厅外值守。
  
  他故作不知,端起酒杯,率先开口问道:
  
  “公公一路辛苦,不知此行朝廷派您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
  
  “有话直说便是,汉王殿下也对朝廷动向十分关切。”
  
  龚卫华放下筷子,举杯回应道:
  
  “咱家此行,并非朝廷委派,而是奉了皇爷密旨。”
  
  “皇上不忍西南之地再起刀兵,生灵涂炭,所以特意派咱家前来,看看能不能寰转一二。”
  
  何鸿听了眉头一皱,心中暗骂,狗日的死太监,想议和就议和,非要扯些什么狗屁。
  
  朝廷开征剿饷倒是痛快,也没见皇帝老儿说什么不忍生灵涂炭。
  
  他也懒得废话,直接挑明道:
  
  “这么说来,那就是朝廷想议和了。”
  
  “说吧,大明皇帝开出了什么条件?”
  
  龚卫华闻言一愣,没想到眼前这人竟如此直白,果然是贼寇出身,丝毫不懂为官之道。
  
  但既然已经挑明了说,他也不好再端着:
  
  “皇爷仁慈,只要你等愿意停下一切兵事,不再进攻云南、湖广、汉中等地。”
  
  “朝廷便愿意拿出十万两白银,绸缎十万匹,并在各地开放互市,互通有无。”
  
  何鸿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就这?
  
  他忍不住嗤笑一声,讥讽道:
  
  “公公,您莫非是在消遣在下?”
  
  “十万两银子、十万匹绸缎,就想换我汉军停下脚步,放弃攻略云南、湖广?”
  
  “这一路上丰收的景象,想必你也见识了几分,你难不成以为我四川还缺这点儿银钱布匹?”
  
  “我不妨直说了,我军兵锋正盛,粮草充盈,不日便要出兵攻城略地。”
  
  “朝廷这点微薄赏赐,怕是连我军三个月的开销都不够。”
  
  龚卫华听了这番话,脸色十分难看,但他也知道对方所言非虚。
  
  这一路来,川中各地的景象,确实远超他的预料。
  
  龚卫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快,沉声道:
  
  “何郎中,话也不是这么说的。”
  
  “皇爷肯开金口,已竟是天大的恩典,尔等莫非真要一条道走到黑,与朝廷对抗到底?”
  
  “大明两京十三省,你等不过只占了两省之地而已,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何鸿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心中冷笑不已。
  
  果然王上所言非虚,朝廷的议和根本毫无诚意,无非是缓兵之计罢了。
  
  一旁的龚卫华见状,也不再开口,只是自顾自的喝起了杯中小酒,稳如泰山。
  
  他倒是不急,反正皇上来之前就交代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拖,为中原剿匪拖延时间。
  
  这帮盘踞在四川的贼寇,朝廷是肯定要剿灭的,根本没有什么和谈的余地。
  
  崇祯和杨嗣昌这次是铁了心,关外的后金可以议和,但对于关内这帮贼寇,必须赶尽杀绝。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也很简单。
  
  以历史上的李自成为例,当初他率领大顺军兵临京师城下,曾通过投降的太监杜勋向崇祯皇帝传递和谈条件。
  
  “割西北一带分国王,犒赏军银百万两,退守河南”,并且“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制辽藩”。
  
  这个条件其实已经非常优厚了,李自成甚至还愿意帮大明对付其他起义军和关外鞑虏。
  
  但朱由检最终仍然拒绝了这个提议,直至城破自缢。
  
  在明代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统统都被定义为了“流寇”。
  
  属于犯上作乱的贼子,是必须要剿灭的对象,而并非一个对等的政治对手。
  
  儒家强调君为臣纲,君主与贼寇和谈,本质上就是以君事贼,严重违背了君臣大义,是绝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皇帝以及明廷各级官员,与农民起义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这帮流寇造反,目的就是为了掀翻朱明王朝,一路上还杀戮藩王,拷掠官绅,所以皇帝和大臣们根本不会相信流寇议和的诚意。
  
  今日议和,明日就可能再度动兵,这在他们看来是必然的。
  
  而崇祯和杨嗣昌愿意与后金议和,道理也很简单。
  
  李自成等流寇是腹心之患,是要杀他们脑袋的;
  
  后金虽然凶猛,屡次入关劫掠,但在很多明朝官员的潜意识里,那不过是癣疥之疾而已,是边患。
  
  直到明朝灭亡前夕,几乎都没几个人敢相信,最终坐稳天下的竟然会是辽东那帮蛮夷之辈。
  
  一个核心人口不过二三十万,男丁不超过十万的政权,凭什么取得天下。
  
  就算他们再能打,大不了最后划界而治,效仿宋辽故事而已。
  
  反正岁币不会从官绅老爷们身上出,再苦一苦百姓就是了。
  
  抱着这种心态,现在的大明朝廷,依然将关内的反叛势力当做重点围剿对象,绝无议和可能。
  
  而明廷不想议和,江瀚就更不会议和了。
  
  如今他坐拥川黔,兵强马壮,正要攻破云南,岂会满足于这点蝇头小利。
  
  而何鸿也向龚卫华明确传达了这一点:
  
  “公公,既然要议和,总要拿出些诚意。”
  
  “我王的意思很简单,想要我军停步,除非朝廷承认现状,与我划界而治。”
  
  “川、黔、滇,乃至湖广一部,都需要划入我王治下。”
  
  “此外,朝廷每年还需给岁币百万,以慰军民。”
  
  龚卫华听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划界而治?岁币百万?他一个传旨太监,哪敢答应这种条件?
  
  甚至这条件都不用商讨,只要出现在紫禁城的案头上,立马就会引起皇上暴怒。
  
  就这样,谈判刚刚开始,双方便彻底陷入了僵局,不欢而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和谈依旧毫无进展。
  
  双方又接触了几次,何鸿咬定“划界而治”和“岁币百万”的条件不松口,顶多在互市上可以稍作商议;
  
  而龚卫华则根本不敢接话,只是反复强调朝廷的“恩典”和“底线”,谈判桌上几乎是鸡同鸭讲。
  
  得知谈判陷入僵局后,江瀚再次召集了麾下主要文武。
  
  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汉军已经从各地开拔,最多五日后便能抵达边境地带。
  
  已经十月底了,要是错过了秋天,恐怕又要再等一年。
  
  江瀚端坐于上首,环顾在场众人,沉声道:
  
  “皇帝老儿没诚意和谈,咱们也不指望能谈成。”
  
  “今天召你们来,除了安排军事部署外,还有一事。”
  
  “既然和谈没希望了,那朝廷使团难道就这么砍了?总不可能原封不动的送回去吧?”
  
  “你们说,能不能借他们做点文章?”
  
  一旁的赵胜有些疑惑:
  
  “这帮人为首的不过是个太监而已,除了一个钦差空名外,也看不出什么价值?”
  
  “王上您的意思是?”
  
  江瀚捋了捋下巴,思索道:
  
  “你可别小看了太监,在咱们这,太监不过是些跑腿打杂的仆役;但在明廷,那可就不一样了。”
  
  “你不信去打听打听,现在官军中,有多少皇帝派的监军太监。”
  
  “自从咱们占据四川,打下贵州后,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我军下一步,必然会攻略云南,以解后顾之忧。”
  
  “前几天邵勇从贵州传来消息,说是云南的曲靖方面,已经有所防备了。”
  
  “黔国公府和曲靖知府,调动了不少兵马进入曲靖府,扼守在入滇的边境要道。”
  
  “要是我军强攻,恐怕损失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