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后记(火种计划) (第2/2页)
科学家们想要弄清楚她失踪的原因,但他们的时间不够,资源也不够。
该项研究只能以有危险性暂停。
火种计划还在持续探索中,只是人类对于该计划的信心越来越少了。
如果选择放弃,剩下的资源还能支撑两三代人。
如果继续燃烧资源,可能还能维持五十两。
这对末日以后寿命增加到两百来岁的人们来说完全不够。
直到十几年后,这个研究员再次出现。
她的身边,还出现了很多奇怪的人,他们看起来不像土著。
人们在短暂的警惕以后,内心被巨大的惊喜填充!这是否代表着?火种计划还有转机?
这名研究员就是祝欣。
-
末世里,不管你是男是女,有资源、有实力,才能站得住脚、说得了话。
资源固然重要,可若是缺了实力,那不过是一块明晃晃摆在人前的肥肉,早晚会被人啃得骨血不剩。
在秩序彻底崩坏、丧尸横行的头几年里,这个道理,被活下来的人刻进了骨头里。
枪支、食物、净水、庇护所,这些都是命根子。但最要紧的,是你有没有守住它的能力。
这个世界曾有过短暂的文明,哪怕是再穷再弱的人,也仗着法律与制度能护一护身。
而现在,所有的“制度”二字都已化作一纸空谈。法律如碎灰飘散,信仰变得苍白无力。
人心在恐惧中扭曲,暴力成为通行的语言。
这样的混乱局面,对女性、儿童与年迈之人来说尤为致命。
在丧尸威胁之外,还有活人的掠夺与残忍。
许多貌美的女子成了哄抢的目标,是用来交易的筹码,是所谓强者的“私产”。没有人再去谈什么人权与尊重,只有赤裸裸的掠夺与交换。
弱者不是人,只是商品。
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原始的压迫与灾难下,女性群体里那些真正坚韧、冷静、狠辣之人脱颖而出。
她们不再只是依附于男人的“附属品”,而是学会了如何反抗、如何生存,甚至如何反杀。
起初,也有不少女子依赖男人为生,妄图以美色换庇护。
可现实一次次证明,这样的保护太过脆弱——只要男人遇险,女子便会被连带吞噬。
若想活下去,必须强大;哪怕是细瘦之躯,也得握住刀柄。
于是,在十年的黑暗时代过去以后,当各地的避难点、基地终于能统计幸存者人数时,一项数据让人们震惊了:
女性幸存者的数量,居然比男性还多一些。
虽然只是多出一点点,却已经足以颠覆很多人对于女性在乱世中更难生存的偏见。
那些本以为自己“弱小”的女子,在绝望的日子里一刀一枪拼出了自己的命,甚至把男人踩在脚下。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种性别生存优势,在高层结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如今的大型异能者联合基地里,最高执政官,是一位外表温和、身形清瘦的女性科研者。
她有一头柔顺的黑发,总是盘得整整齐齐,眼神宁静得像湖面。但所有人都知道,能在如此残酷的末世坐上那张椅子的人,绝不是什么“温柔小白兔”。
在她主导之下,基地内部维持了前所未有的秩序与稳定。
各类物资按配额调配,异能者与普通人和谐共处,大大小小的纠纷都能以最小代价迅速处理。而真正的力量,藏在制度之中。
如今的基地采取投票制度,每逢重大议题,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由执政官主持会议,实行“全体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而在那位消失了十几年的科研者,新的会议立即召开。
议题只有一个:是否批准火种计划的续篇,正式启动“地外拓居试验计划”。
会场一片寂静。
没人发言,没有争论。
最终,屏幕上跳出刺眼的数据:
103:0——全票通过。
那一刻,会议室里爆发出的掌声如同雷鸣。
这是一个关乎延续与生存的宏图,它不再是早年的狂想,而是写在白纸黑字里的路径与协议。
它代表着人类不再只是逃亡者,而是主动出击的建设者。
人类将展开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