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点巧合了 (第1/2页)
昌城,工业局,内院。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单位,办公楼下面肯定是有停放车辆的地方。
只不过这年代车辆少,自行车和汽车随便停。如果是汽车,停在工业局大门口外也行的。
不过这次周厂长和江成还有郑助理来这边,三个人骑一辆边三轮刚好。在城区里,汽车真不如边三轮方便,小道都可以随便穿梭。
厂里有四个边三轮壳子都修复好了,现在汽车厂里有四辆供厂里领导办公的边三轮了。为了组装这四辆边三轮,可真的不容易。
边三轮用的是汽油发动机,目前昌城没有制造汽油发动机的。哪怕是飞机制造厂,那边的飞机发动机其实是湖南那边湘江机械厂生产的,湘江机械厂专门研制航空发动机的。
想要弄汽油发动机,还是边三轮上面的。除了进口,就只能请求第一汽车厂或者湘江机械厂帮忙按照要求去研发设计。
因为第一汽车厂和湘江机械厂只是能生产汽油发动机,不代表他们可以直接生产江成要的型号发动机。
而昌城的柴油机厂,别看是生产柴油发动机的,让他们生产双缸柴油发动机没有问题。而且那边本身就有生产双缸柴油发动机,但柴油发动机体型比汽油发动机大多了,用在边三轮上根本不适合。
总不能边三轮的发动机用摇杆钥匙启动,脚踩式的启动不是说不行。但在天冷的北方,没有持续性的压缩,那可能真的会趴窝。
汽车能在北方使用柴油发动机,那是因为汽车体型大,可以装一个预热装置。并且油箱分离,可以想办法给油箱的油稍微加热。
但在摩托车上,有些问题真是致命的硬伤。江成也不可能较真非要用柴油发动机去代替汽油发动机,所以要解决汽油发动机的问题,只能让昌城机械厂对汽油发动机进行研发。
可别看都是发动机,只是燃油不同。其实两者区别很大,如果是以前的柴油发动机厂,根本就不会去尝试和折腾。
虽然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有一些结构类似,但核心原理完全不用。柴油发动机是压燃的,需要的是高压缩。
而汽油发动机是依靠的火花塞点火,依赖的是油气混合。要掌握点火控制,油气混合的比例,需要化油器和点火系统。像一些轮轴和化油器的量孔都需要精密设备去生产。
柴油发动机厂对于那些技术都是零掌握,厂里的设备也不一定能生产出需要的零部件。
如果是历史上的柴油机厂,没有技术支持,可能是制造不出来汽油发动机的。
就算是历史上生产长江750发动机的湘江机械厂,也是根据图纸仿造出来的发动机,并不是研发的。
但现在不是没发生的历史,江成虽然拿不出整体的双缸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图。但他能提供汽油发动机的油气混合数据,能提供火花塞,化油器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设计指导。
加上电机厂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提供一些点火系统的帮助。
至于精密零件,还没高到非得全自动化设备才能生产的地步。
一些小型的精密零件,汽车厂以前的那些设备就已经可以生产了。现在汽车厂这边都有机械设备厂的技术员过来学习设备如何设计了,在尝试仿造汽车厂升级后的设备。
厂里的机修人员,都被邀请去一些厂进行技术指导了。
江成在设备升级这一方便,已经很难发力了。不是说已经到顶了,但也差不多了,除非国内在一些材料上进行突破,江成还能对很多设备进行优化。
现在江成在努力生产各种产品,其实是想以需求带动一些其他工业的发展。当需求达到一定量时,江成不相信上面的部门还依赖进口。不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