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组装当天 (第1/2页)
一九五六年,二月三号,清晨,小雨。
“哥,起床了嘛。”
“没呢,再睡一会。”
听到屋外的喊声,江成有点起床气的下床把门栓打开了,然后又回到床上被子里面了。
江成睡的正屋还是以前的双大门,在里面关门要用木栓的。旁边的两间房子倒是方便一点,是单门,在房间里面门上装了插销。
现在江燕是隔三岔五的来江成这边一趟,上次江成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没立刻洗,想攒一攒,等下次有要换洗下来的衣服再一起洗。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江燕了来看他了,妹夫杨枫要上班,江燕得早起给他和孩子煮点早饭。杨枫可没那个钱能在外面随意的买包子吃。
江燕起来的早,就有时来江成这边转一下。看见江成放在角落里要洗的衣服,上次就直接拿回去给洗了,洗好晒干后才给江成送过来。
而前些天街道办那边也来人了,江成的户籍证明下来了。粮本,副食本和煤本也都一下送过来了。
上个月哪怕是月底最后几天办理下来的,也能买一个月的定量。如果不买粮,也可以在粮本上指定的粮店兑换出相应的粮票。
江成是把定量全部买了,他发现自己的定量是16.5公斤。粮本的定量是标准了年龄和职业的,他算是高级脑力劳动者,领的算是最高的标准了。
像江燕这种连零散的活都找不到多少的,算是普通居民,一个月14公斤粮食。
重体力劳动者,像锻工,浇筑工,搬运工之类的,一个月能有21公斤定量。要是煤矿工人,能达到24公斤的定量。
不过粮本上的定量是一回事,厂里还会在每个月按照不同的职位还一些粮票。
如果只是粮本上定量比普通人多几斤粮,有些当干部领导的,可能也乡下的亲戚来探亲,都招待不起一顿饭了。
江成记得穿越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领导招待几个乡下的亲戚,面条煮了几盆。
机械配件厂每个月都会补助江成二十斤粮票,加上逢年过节都会发一点,能保证他可以每餐都吃细粮。
如果一个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还要吃窝窝头和棒子面,南方这边棒子面叫苞米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就真的会让一些人寒心了。
江成的定量,能买细粮的买了一些面粉和大米。能买粗粮或者杂粮的,买了一下红薯和苞米面。
苞米面江成没有要,给了江燕。红薯其实也有点不想要的,上次用红薯煮面疙瘩,江成发现这个年代的红薯应该是品种问题,不怎么甜。
江燕是家里孩子多,特别是那江文斌十二岁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江成才把粗粮给他的,如果不给的话,其实城里也有条件好的,在农村有亲戚,都是拿粗粮到农村亲戚家里换大米的。
江成也可以拿粗粮去下阳乡找人换大米,但没那个必要,他起码现在够吃。
而且江燕也在帮江成留意了,碰到有卖细粮票的,她会帮江成收上来。
今天早上江燕来了,江成知道自己可以更安心的睡了,而不是睡一会就看看时间多少了。
“哥,给你下点面条,放一个鸡蛋。”江燕走进房间看见躺在床上的江成,笑着说道。
“七点二十喊我,你也给自己煮一点,不用给我省。”江成回应了一句,脑子开始进入关机状态,没一会就真睡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