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消费百元 (第2/2页)
“那行,等会东西送到我家了,你和后面那位师傅留一个地址给我,以后有事我说不定能找你们。”江成说道。
远亲不如近邻,这个年代的邻居一般都会互相帮助。但对于江成来说,他可以在邻居面前装叉,偶尔也可以帮助邻居。
但是对于一些小事,江成会选择能不麻烦邻居就不麻烦。有时候能花个块八毛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去欠邻居人情,他觉得就不值当了。
没多久,江成坐着板车就到大院了。不用江成指路,拉板车的师傅听到西口胡同这边就知道走了,甚至从哪条路走更快比江成还熟悉。
这大院不是四九城那种四合院,门口有很高的门槛。以前江成的父母做生意,驴车和牛车就能弄到院子里来拉货的,院子大门是比较大的双开门。
通往后院的门比前院大门小一些,但也有一米五宽,板车也一样可以拉进去,直接停到江成房间的门口。
江成这一回来,买了这样多家具,在院子里的很多人都到他这边来看热闹了。
王婶更是直接上前招呼着江成,询问他买这样多东西花了多少钱。
得知花了一百多块,内心那个震惊。她男人李老师一个月就三十块的工资,家里好几个孩子,大的倒是年龄不小了,但没有正式工作,在外面干一些散工,有时候挣的还不够吃的。
也就是李民华的父母没跟着他家过,否则开销更大。但每个月也要拿出一点钱去赡养父母。
一百块钱的东西,王婶家一年都不一定攒的下来。
院子里也就前院有一家是有两个正式工作的,日子过的宽裕让人羡慕。可一下花一百块买家具,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就这样说吧,这个年代大部分的家庭能勉强做的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一百块钱存款的家庭都在极少数。
因为没有什么钱,很多人也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里。
但在五六年也有人调查过的,在某国营工厂一千人当中,在银行有存款的有一百二十人,而存款超过百元的,只有八人。
就算有很多人不习惯把钱存到银行,但在这个年代,家里还得是有正式工作的人,存款超过百元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五。
江成一下买这样多家具,那绝对是大场面,邻居们不议论个几天消停不了。
两板车家具,两个拉板车的师傅几下子就搬完了。除了衣柜费点劲,几十斤的厨柜和书桌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费什么力气。
东西搬完,看热闹的邻居也就散了。这房间里有床有衣柜,再有桌椅板凳就像一个样子了。
江成把酒和糖果放在了厨柜里,香烟放在了衣柜里。大前门也被他拆开了一条,打开一包后看到是带烟嘴就满意了。
这不带烟嘴的抽起来有点麻烦,得在吸的那头弄掉一点烟丝。而且烟瘾不重的人,得捏着烟头抽,没有过滤嘴,你简单的吸一口,能当有烟嘴的猛烈一口。
难怪这年头吸烟的人,喜欢掐着烟头放在手里,要吸的时候才在嘴里吸一口。没有什么人把烟含在嘴里,没烟嘴,就不说这样的烟含在嘴里烟头会含湿,或者有烟丝弄到嘴里。
光是用嘴说话吸几口气,那烟都燃烧的快。也只有老烟民一天得抽几包的,才会在干活的时候把烟叼在嘴里。
江成把大前门和黄金叶的香烟各放了一包在口袋里,这没烟嘴的香烟,跟普通人交流的时候散一根就很不错了。这可是黄金叶,一根就要一分三。大多数人抽烟其实都是抽的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
“厂里给了三天的探亲假,这亲戚肯定是要找的。不过要找的话,得先去找三叔江云堂。当年这身体的父母带他去美利坚的时候,把妹妹是留给了三叔照顾。虽然父母是重男轻女,但走的时候也是给了三叔不少钱的。”
江成在房间抽着大前门想着探亲的事情,对于那些叔叔和姑姑,探不探亲无所谓。江成主要是想去显摆一下,也怕有人说他薄情寡义。回昌城了,不去探望长辈亲戚。
但主要的还是探望着原主的妹妹江燕,那时候他们走的时候江燕也十四岁了。算是一个大丫头,比江成小将近四岁。
如今将近八年过去了,江燕也二十二了,也不知道现在过的怎么样。
当年托三叔照顾,没找二叔江云中,是因为父母觉得三叔这人实在一点。二叔帮江成的父母做事,犯过几次错。偷过钱,在外面也有养过其他女人的经历,还因为喝酒误事过。
而三叔就比较听大哥的话,也就是江成父亲的话。让他干什么就会老老实实的去干什么,出远门回来,也经常会带一些东西给江成家。
江成觉得江家大院里的很多家具,应该三叔拿走了不少,毕竟他妹妹江燕被托付给三叔。三叔去大院拿一些东西也会名正言顺一点。
但江成对于江家丢失的家具什么的,也没打算找回来。否则今天也就不会去国营商店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