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少年英雄,公安局长 第五十五章 突来的信件 (第2/2页)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当下,锦安县大多数家庭的思想就是这么传统,张招娣与彭冬强的结合固然不错,双职工家庭,但他们家的富裕,并没有让张招娣娘家的境况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
张招娣的母亲坐在门槛上,手里捏着一块破布,正低头缝补着一件旧衣服。
她的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呆滞,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反应。
很难想象,这位,就是在县公安局大院里闹得要死要活的那位老妇人。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李峰三人,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你们又来干什么?”张母的声音沙哑而冰冷,“招娣没了,你们还想怎么样?”
李峰心里一阵酸楚,走上前,轻声道:“阿姨,我们是来了解情况的,想查清楚招娣的案子,给她一个交代。”
闻言,张母手里的针线停了下来,呆滞了片刻,说:“交代?你们能给什么交代?上次我们去局里,你们不是把我们赶出来了吗?现在又来假惺惺的装好人?”
李峰被噎了一下,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
他知道,上次张招娣一家人到局里闹事,虽然被自己以军令状的方式暂时平息了,但心里,总归,还是产生了隔阂,张家人对警察的信任,早已在那次冲突中支离破碎。
实在,很难将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妇人和在县局大院里滚地撒泼的那位联系在一起。
这一次,就连冯明也沉默了,他站在一旁,低着头,不复之前在彭冬强家时的颐指气使,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破旧的院子,憔悴的老人,还有那满眼的绝望,仿佛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上。
人心都是肉长的,此情此景,谁能无动于衷?
张母没有再说话,只是低下头,继续缝补手里的旧衣服。
这时,屋里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年轻女孩走了出来,是张招娣的妹妹,张小梅。
张小梅看起来二十出头,眉眼间和张招娣有几分相似,但神情憔悴,眼圈红肿,显然刚哭过。
“李政委?是你们?”张小梅警惕地看着李峰三人,语气里带着一丝敌意,“上次不是已经说清楚了吗?我姐是被彭冬强害死的,你们不去抓他,还来我们家干什么?”
李峰深吸一口气,语气诚恳:“小梅,我们知道你们受了委屈,许多事情是我们处理得不够妥当,但这次,我们是真的想查清楚你姐姐的案子,给她一个公道。”
张小梅咬了咬嘴唇,沉默了片刻,才低声说道:“我姐她……她是个好人,从来没做过坏事,彭冬强那个畜生,害了她一辈子,现在还害了她的命!”
面对这样一个女孩,或者说,女人,李峰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是沉默。
所幸,张小梅的丈夫及时从屋里走了出来,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他是个憨厚的年轻男人,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语气热情却有些拘谨:“李政委,你们大老远跑来,辛苦了,天都这么晚了,要不留下来吃个晚饭再走吧?”
李峰本想推辞,但看到张小梅丈夫诚恳的眼神,又瞥见张小梅微微点头,便改变了主意。他点了点头,顺势说道:“那就麻烦你们了。”说完,他给陆七递了个眼神,示意他去买些肉回来。
张小梅的丈夫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家里没什么好菜,你们别嫌弃。”
李峰摆摆手,语气温和:“不用客气,随便吃点就行。”
晚饭时间很快就到了,虽然饭菜简单,但热气腾腾,透着一种朴实的温暖。张小梅的丈夫忙前忙后,招呼着李峰三人坐下。
张小梅则低着头,默默地摆着碗筷,侄儿偶尔抬头看李峰一眼。
饭桌上,气氛有些沉闷,李峰几次想开口说些什么,但看到张小梅紧绷的神情,又咽了回去。
倒是冯明,难得的没有多话,只是低头扒着饭。
就在这时,张小梅突然站起身,走到窗边,似乎是想透透气。
她刚推开窗户,突然“咦”了一声,伸手从窗台上拿起一封信。
“这是什么?”张小梅疑惑地看了看信封,上面没有署名。
李峰心中一动,快步走到张小梅身旁,“给我看看。”一伸手,便从张小梅手里把信夺了过来。
他拆开信封,抽出信纸,快速扫了一眼,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封信是以彭冬强的口吻写的,笔迹很新,墨迹甚至还有些湿润,多半是刚刚写成不久
李峰看完信,心里一阵翻涌。
他迅速将信纸卷起,收进怀里,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沉声道:
“如果你们想张招娣死的瞑目,这封信的事情,不要告诉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