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出发!出发! (第1/2页)
李平康迈进丽正殿时,李世民正拿银签子拨弄炭盆里的火苗,火星子噼啪溅在龙袍下摆上。李世民把三本折子甩在他眼前时,檐角的冰溜子“咔嚓”一声碎在砚台里,墨点子溅得折子上“魏州冻毙三千”几个朱砂字直晃荡。“含嘉仓的粟米长了绿毛,河阳仓的漕船冻成冰坨子,黎阳仓的耗子把麻袋啃成了筛子!”皇帝手指头戳在地图上的永济渠,“你给朕说说,这粮食怎么进河北道?”
李平康盯着地图上弯弯曲曲的河道线,昨儿在平康楼查账时瞥见的怪事突然冒出来——范阳口音的商队往库房运了二十车黄褐色石头,说是压舱石,可那石头带着股刺鼻味儿。他袖口里还藏着块碎渣,这会儿硌得手腕生疼。
“儿臣想着能不能征调民夫凿冰......”李平康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有自己的办法。
“凿冰?”李世民突然揪着他领子拽到炭盆前,火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博陵崔氏在永济渠两岸点了八百火盆烤冰面,范阳卢氏扣着三千辆马车说车轴冻裂了,赵郡李氏的粮仓门口天天施粥——”皇帝抓起把银骨炭砸进火盆,“米汤清得能当镜子照!”
长孙皇后端着漆盘进来,鎏金护甲“不慎”碰翻了炭盆。烧红的炭块滚到李平康脚边,他弯腰去捡时,瞥见炭灰里掺着黄褐色渣子——跟昨天在平康楼看到的范阳口音的商队运的压舱石一模一样。“三郎当心烫着。”皇后指尖划过他掌心,悄悄塞进块刻着“漕运”二字的铜牌。
李世民突然把案头黑炭块砸过来:“洺州官仓的炭点着了冒绿烟!”李平康掰开炭块,里头掺的黄石头碴子刺眼。李二又甩出本功德簿,“赵郡李氏捐了十万石陈粮,说是给灾民救命。”他翻开簿子中间那页,墨渍在“鼠患”二字上洇开黑影——这分明是百骑司的密报!
外头北风卷着雪粒子拍打窗棂,李平康袖口里的碎石渣滑出来,骨碌碌滚到龙案底下。李世民眯眼盯着那黄石头:“工部说这是上好的压舱石。”他突然踢开脚踏,露出暗格里蒙灰的河工图,“永济渠有十八处冰窟窿,说是被鱼群顶破的——你信么?”
长孙皇后“哎呀”打翻针线筐,丝线缠着张薄绢飘到李平康膝头。他佯装捡线团,瞥见绢上画着冰窟窿分布图——最大的窟窿正对着博陵崔氏货栈。“儿臣听说硫磺能驱虫......”话没说完就被皇帝掐断:“驱虫?洺州官仓的耗子吃了硫磺石,昨儿把赵郡李氏的账本啃了!”
李平康攥着铜牌的手心沁汗。三天前查平康楼货单时,掌柜老俞嘟囔过“范阳卢氏买了五百斤硫磺石”,当时还以为是药材生意。如今看来,那些黄石头怕是早被世家掺进漕运各环节了。
“父皇,儿臣需要借将作监的人做一些运输用的东西,大雪封路儿臣要另想办法。”李平康道。
李二琢磨了一下道; “让张阿难给你调配吧,滚去含嘉仓瞧瞧。”李世民突然把黜陟使金印拍在案上,“甲字库里存着武德九年的破烂,或许能用上。”李平康捧起金印时,摸到底座刻着道新划痕——正是平康楼货箱上的卢氏徽记。
长孙皇后送他出殿时,往他大氅里塞了块暖玉:“三郎可记得《齐民要术》里治鼠患的方子?”他摸着玉上刻的“盐”字豁口,突然想起那日洛阳漕船洒落的盐粒——掺着黄石渣的粗盐,可不就是硫磺混着观音土!
李平康回到王府的书房,冲着外头喊:“老墨!把你们墨家的几个长老都叫来!”两个时辰后,墨巨带着五个老头蹲在炭盆边上,眼珠子盯着案几上的羊皮纸直放光。
“这叫冰爬犁。”李平康拿炭笔戳着图纸,“底下这两条铁皮是关键,得用熟铁捶成月牙形,裹在硬木上。”他蘸着茶水在青砖上画力学图,“前头翘起来破冰,中间凹下去载货,尾巴还得加个铁钩子——急刹车的时候能刨进冰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