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成大器旁敲侧击,许時邦实话实说 (第1/2页)
梨园府里还跟往常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梨园先生活动频繁了。他发现最近有几个问题,跟自己所预想的不一样。“言兼益”的镖出现在回龙山忠义堂矿工区;长沙城里有几次洋人欺负当地人的情况,却没有丝毫行动,再者就是“反清驱洋”的口号在长沙日渐活跃;还有,梨园很多属于保密级别的事情,洋人似乎很快就知道了……梨园先生怀疑,自己府里有洋人买办的奸细。但仅仅是怀疑,没有丝毫证据!
梨园先生活动的范围涉及府内、府外。他似乎在观察所有人等,看谁比较像奸细。经过几天观察后,锁定了几个怀疑对象。第一个人就是许時邦。怀疑的理由有两点:许時邦是1893年的举人,一直没有被授予官职,这一点他可能对朝廷心有不满;许時邦作为一介文人,还懂武功。这是最近才发现的。此前从未显露、也从未说自己会武功。
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像这样一个文人,应该是忠于国家和朝廷的,要不然他怎么会参加科考呢?想到这里,他又想起当时跟许時邦相识的经过。
五年前,梨园先生游学四川,在杜甫祠堂与许時邦不期而遇。他被许時邦的一个对句所吸引。30岁的许時邦独自一人,背着一个黑色行李包,站在杜甫祠堂前吟道:
六朝王气浪淘尽
一代诗圣史记牢
不仅对仗工整、词韵适宜,而且符合当时的境况。梨园先生拍了一下手掌说道:“好对,妙对!”
许時邦回头一望,一位面部圆润,精神饱满的50多岁的男子正看着自己微微地笑。一看就是长辈,许時邦急忙上前施礼:“晚辈不才,让先生见笑了!”
“后生有才,后生可畏啊!”梨园先生赞不绝口,随后邀许時邦同行。两人边走边聊。最闲聊的话题,自然也是梨园先生最想知道的,就是许時邦是哪里人,现在做什么之类的。当他得知许時邦是湖南新宁人时,表现得异常兴奋——那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江忠源,刘坤一、刘长佑……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
“先生您所说的这些人物,我也只是听说过,并没有见过。”许時邦坦率地说道:“我跟他们相距三四十里,他们都是晚生的长辈。”
“你家的小地名叫什么?”由于在四川相遇,两人都是湖南人,也是同乡,感情自然又近了一步。梨园先生对许時邦更感兴趣。
“城林冲啊!一个很偏很偏的地方哦,先生您对这个也感兴趣啊!”许時邦也有点兴奋。
“许時龍跟你是不是一个家族的?”梨园先生问道。
“那是我堂兄。先生您认识他吗?”许時邦颇感奇怪!
“见过一面。他曾经是湘军将领刘长佑的随从,后来做了承德郎,也是朝廷的官员啊!”
两人相谈甚欢,在即将分别的时候,梨园先生说道:“许公子,老朽虽然没什么名声,也没什么成就,但对学问这一块还没有放弃,很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你愿意加盟吗?”
“承蒙先生看得起,晚辈深感荣幸。不过,我还想再游历一段时日。”许時邦实言相告。
“那好,我给公子留个地址,如果公子游历完了,也愿意加盟的话,随时来找我。”
半年后,许時邦真的按照梨园先生留下的地址找去了。梨园先生得知后,直接到大门外迎接。
转眼间,三年多过去了。最近,府里有人说许時邦也会武功,梨园先生不信,测试一番后发现,许時邦确实懂武功,但功夫很一般,在江湖上根本排不上号。不过,许時邦不应该隐瞒自己会点武功的事实。他还发现,许時邦最近毫无规律地外出,而且是去一个有洋人居住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