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人性 (第2/2页)
马翠萍一听,顿时神情激动,脸上如春风涤荡,她点点头没做声。
两人各自和衣而睡。
一觉醒来,一轮金色的太阳,越过地平线敲响了她们的窗门,她们敏捷地跳下床来,探头窗外,只见街上已是行人如潮,整个长沙城又热闹起来了。
“咚……”一阵缓慢的敲门声,二人回过头来,门外一个疲倦的声音传来,“客官,起床呀!吃早点了!”
潇湘女杰用力轻轻地拨掉门闩拉开门,只见昨晚的那个店主正无力地耸拉着脑袋啊欠连天,大概昨晚受了惊吓,睡不着觉,才显得如此疲惫。
“店东,”潇湘女杰轻声地说,“我们吃了早点要去岳麓山看风景,要到很晚才回来,若有人来找我们,告诉来人,明天来找!”
“行!行!”店家唯唯是诺,疲乏的头仿佛是手中摇动的哑铃。“二位姑奶奶,仗义疏财之好人,愿你们早点回来,以保平安!”
马翠萍微微一笑,他还记得昨晚赔偿损失之事,并当作一大壮举地放在心上,真是滑稽。
“没关系,我们到时候会回来的!”
“当心点好,现在世道混浊不清,好坏难分。如今长沙城里武林高手不计其数,常有骇人听闻之事发生!”
“谢谢你了,我们出去不骑马,别亏待了我们的马匹!”
“当然,当然,姑奶奶尽管放心好了!”
二人吃罢早点,并肩走出门去。
古城长沙城墙虽然古老残缺,而且布满了历代的刀伤剑迹,但它却倒挂着青翠的藤蔓。藤蔓在随风摇曳,轻柔多姿,显示出南国古城地理环境,受气候影响而呈现出特有的风貌。长沙,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历史上杰出的政治诗人,贾谊的故乡,俟罪长沙时,便忧愤成疾而逝,还有北宋腾子京谪守巴陵,重修岳阳楼,引来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千古佳作。昔日的长沙成了赎罪者的栖身之所,也是历代名人志士忧国忧民发泄胸中宏论的场所。长沙是一座清逸高雅的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沉淀。长街上刺槐花香袭人,梧桐枝叶在地上映出斑马的花纹,丽洁清秀的水彬遮天蔽日,马路两旁篷帐相连,摊头相接,衣着百货,吃穿用品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流行时装,挂得琳琅满目。
潇湘女杰和马翠萍走进一家时装店,每人挑一套灰白色男士短褂和方巾儒士帽走了出来。
两人又走进一个公共厕所,在里面折腾了一下,瞬间由两个妇女变成两个粉脸桃腮的花花公子,仿佛上天遣送的两位金童。
两人在街上又闲逛了一会,觉得没多大意思,其实太阳正好爬行到天空最高处,那阳光直射下来如一丝丝的火舌卷向地面。
“阿姨……”
“噫……”马翠萍正欲说话,潇湘女杰止住了她,“你忘了?”
“喔!”马翠萍恍然大悟,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我确实给忘了。”她略一低头,轻声地说,“小叔子,现在还早呢,我们是不是回店中歇息一会吗?”
潇湘女杰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望着不远几株如一把把巨伞似的梧桐树。
马翠萍虽没来过长沙,但对于大城市里这种喧哗的气氛以及奔流拥挤的人群,莫不感到眼花缭乱,况且长沙城里酷似火炉,稍微多穿一件衣服,便有一种气闷炎热的感觉,尤其是那些骑马车的以及摊头上卖零星小吃的人的吆喝声,如一只只伸长脖子叫唤的鹅。
马翠萍面对这纷繁复杂的长街,不时地眨着眼,皱着眉。
但当她听到“叽呀叽呀!闪开闪开!”的吆喝声以及那些什么的“牛肉粉丝汤、红豆面、麻辣饺子呀”的叫卖声,她又从这些叫喊声中听出了下等市民生活的艰辛。若是生意火红的,说不定每天能挣个千儿八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