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第1/2页)
第二天,汪致远起了个大早。
浴室镜子里的小伙子胡茬已经刮得很干净,头发也用摩丝固定出一个不错的三七分发型。白衬衫外罩着一件深蓝色西服,下穿同色西裤、黑皮鞋。他满意镜中的形象,咧开嘴给自己一个微笑。出门前,他又往口袋里分别塞了一包香烟一袋槟榔——它们是德城待人接物的“标配”。
信用联社位于老城区,是一栋临街的六层红砖小楼,后面有一个不大的停车坪,汽车和自行车分区摆放井然有序。“德城信用联社”几个大字立在楼顶,用了很标准的魏碑楷体。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标识一样,信用联社的徽标也是从“孔方兄”演化抽象而来,像极了捧着铜钱的一双手。
面试在二楼人事教育部的办公室。
党政办主任国庆军和人教部杨慧敏经理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市政府准备对几家信用联社机构重组的事。两人都关心成立的机构由谁主政,自己的岗位会不会调整,职位能不能保住。
“你和傅主任在市委、政府那边联系比较多,消息肯定比我们普通人来得快。有什么情况要提早关照一下大姐啊。”杨慧敏年近半百,她更担心重组方案里对女职工的优化的年龄下限。
国庆军呵呵一笑:“杨姐你太抬举我了,机构设置和人员进出主任们都得先和你商量,有什么风吹草动第一个知道的应该是你,老弟还要拜托你多提醒提携哩。”
“你听说了吧,外省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链断裂发生了挤兑,有的储户还集体上访堵了政府的大门。虽说德城没有这种事,但这次重组名单里有几家不良贷款偏高,职工都是各种关系户,新单位将来处理不好就会出大问题。”
“政府这次推动重组,应该是看到了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乡信用联社的抗风险能力太差,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想短时间药到病除,关键得找一位名医,既能把准脉又能开好药。”
“其实大家都知道,政府要我们主导这次重组,看中的就是傅主任一班人的能力。我说的没错吧?”杨慧敏想从国庆军口里挖出更有用信息,
这个话题国庆军不想再聊,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抬眼望向门外。
汪致远适时出现在门口,他轻声敲门示意“我能进来吗?”
国庆军、杨慧敏立即收敛起刚才闲聊时的笑容,分头打量着眼前这位站着军姿的年轻人。
“当过兵,还给首长当过司机?”国庆军问道,算是拉开了面试的序幕。
“是,在天南军区服役,汽车兵。”汪致远朗声回答,还保持着部队里特有的铿锵有力。
汪致远自我介绍完,国庆军只是简单问了他几个问题。倒是杨慧敏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德城信用联社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她告诉汪致远,联社工作人员分为正式员工、聘用制员工和临聘人员三种,“给你的岗位是驾驶员,试用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完成考核目标并且大家对你都满意,我们就会和你签正式劳动合同。试用期工资为2000元,签了合同后按联社相关绩效考核规定核发。以你的岗位和资历,实发可能在3500元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