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灭国 (第1/2页)
乌云遮月,一队骑士沿着天地大泽东岸向北飞驰,清晨时分到达长安。
南越大捷的消息以最快的消息传遍了京畿,中、外两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不约而同地入宫觐见,向上君贺喜。
“百世之功!”
刘据欣喜的声音从宣室殿内传了出来,为此次大捷予以了终论。
一张偌大的舆图摆在大殿中间的地上,脱离了华夏近百年的岭南之地,正式宣告回归。
南越国世子赵建德、南越国相吕嘉,以及吕氏宗族、亲族,阖族被杀。
所有反对内附的南越国臣,也在张次公、任助联手下,予以彻底清洗。
南越国各郡县纷纷表示缴械归顺。
汉地、越地之间的阻挡得以全部清除,靠近汉地的越兵就近向汉家郡县投降,包括南越国分封的郡国级王爵,苍梧秦王赵光与众,也立刻投降。
强弩校尉路博德顺着牂牁江而下,接管了整个南越国,正在等待朝廷颁布诏令。
“请上君为南越设郡。”公孙弘奏请道。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命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分五路,进攻岭南之地。
一路攻取东瓯和东越,两路攻南越,其余两路攻西瓯。
第一阶段就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力,而在广西则打了六年之久,并且是以“伏尸流血数十万”的代价才能统一岭南之地。
随后,秦始皇把岭南之地分设岭南郡、象郡、南海三郡,非常粗糙。
而今,大汉完全征服了南越,必须要予以细化,以此,来将立国八十三年的南越灭亡,成为汉朝一部分。
在父皇的南略计划中,就有征服南越之地后的规划,倒是省了刘据很多的思考,从容道:“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如何?”
“上君圣明!”
在公孙弘领衔下,两朝朝臣山呼颂圣道。
大汉立国以来,就和邻国、邻族的关系不是那么“和善”。
内战、外战,从未停止。
在朝廷众多敌人中,宿敌排行第一的,当然是匈奴,而第二的,便是南越。
严格意义上来说,南越国的灭亡,是大汉第一场“灭国大战”。
而且,战绩的辉煌程度,是从来没有过的,大汉就派出了张次公使团,就解决了番禺城和南越国的反对势力,强弩校尉路博德的大军甚至还没有出手,战争就已经结束。
这和陛下执政时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的战争情形,简直是两个极端。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上君之智,近妖啊。
公孙弘指着舆图上西南夷道的位置,再次奏请道:“请上君为西南夷设郡。”
路博德大军虽然在南越没有派上用场,但路博德秉承着来都来了的想法,派遣部分大军把西南夷给征了,当地各个部落小国都给灭了,西南夷,也纳入了汉朝版图。
一齐收服,也免得大军频出。
西南夷之地。
较之南越国要小些。
刘据回忆着父皇对大汉能探索到的地域舆图规划,笑道:“武都、牂牁、越嶲、沈黎、交山,五郡如何?”
“上君圣明!”
颂圣之声再响。
时至今日,整个大汉的南方,除了东南地方有个小小的“东越国”以外,整块大陆的东方都被汉朝所掌控。
暴增的国土、疆域,远不是陛下修建朔方城所能比拟的。
“请上君为有功之臣封赏。”
有大功,也有大赏,南略将士具体战功还没有统计和呈上来,但部分汉将、越人、西南夷人,却可以直接予以封赏,以安人心。
如张次公、路博德、赵婴齐、任助、赵光、夜郎国国王王多同、滇国国王尝羌……
“张次公,进征南将军,改封平南侯,食邑六千户。”
“路博德,进征西将军,封平西侯,食邑五千户。”
“赵婴齐,封顺南侯,食邑八千户。”
“任助,封安南侯,食邑三千户。”
“赵光,封抚南侯,食邑二千户。”
“多同,封顺西侯,食邑四千户。”
“尝羌,封安西侯,食邑四千户。”
“……”
路博德、张次公本为汉将,在封侯以外,另进四征将军之列,终于在麒麟阁上为自己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履历。
赵婴齐、多同、尝羌等人,原为南越、西南夷之地的国王,国土不同,主动内附和归降又是两回事,侯名上相差无几,但在食邑却是天差之别。
遵照汉越约定,赵婴齐本该是万户侯,但赵婴齐与任助之间又有约定,在捷报中有说明,便分了二千户,任助位低,由千户侯升三千户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