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北疆来朝! (第1/2页)
咸阳宫,麒麟殿。
晨钟悠扬,百官肃立。
玄色帝袍的嬴政高踞龙榻,冕旒垂面。
虽看不清具体神色,但那透过珠帘扫视下来的目光,却带着重如山岳的威压,令殿内鸦雀无声!
唯有谒者清晰洪亮的声音在回荡,禀报着各地政务!
当一份来自北疆的加急军报被诵读完毕后,谒者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昂。
“启奏陛下!”
“北疆九原、云中、雁门三郡守将联合上奏!”
“自互市开设以来,边境晏然,羌、狼族、匈奴、犬戎等大小部落,感念陛下天恩,饱暖安居,争端锐减。”
“今,各部首领歃血为盟,共推使者,欲携贡礼,不日启程,亲往咸阳朝见陛下,以表臣服感恩之心!”
话音落下。
整个麒麟殿先是陷入一片短暂的寂静。
随即,如同冰封的河面骤然解冻,爆发出热烈的反应!!
“彩!”
“天佑大秦!陛下圣德!”
“四夷来朝,此乃盛世之兆!扬我国威于塞外!”
文武百官纷纷出列表贺,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
自帝国一统以来,北疆胡患始终是心腹大患。
如今竟能不费一兵一卒,令这些桀骜不驯的部落首领主动前来朝拜称臣。
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足以载入史册!!
一时间,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御阶之上,珠帘之后,一直静默无声的嬴政,嘴角似乎缓缓勾起了一抹极淡却真实存在的弧度。
即便以他千古一帝的心境,面对如此功绩,亦不免生出几分豪情与满意!!
这不仅仅是边关的安宁,更是对他统治的认可,是帝国强盛最直观的体现!!
他缓缓抬起手,殿内的喧哗立刻平息下去,所有目光都聚焦于那至尊的身影。
“北疆安宁,胡首来朝,确是喜事。”
嬴政的声音透过珠帘传来,平稳中带着一丝难得的缓和。
“然,此非朕一人之功。”
“开设互市、定边之策,乃子夜所倡。”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珠帘,落在了武将行列前列,身姿挺拔的赢子夜身上。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转向了赢子夜!
其中充满了惊讶、羡慕、探究,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而赢子夜却面色平静,从容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清越沉稳。
“儿臣不敢居功。”
“北疆能定,全赖父皇圣心独运,决策英明,亦赖边关将士用命戍守,方能使互市顺利推行,恩威并施,令胡人归心。”
“儿臣不过偶献拙策,实乃份内之事。”
他这番话谦逊得体,将功劳归于皇帝和边军,既彰显了孝道与臣节,又不露锋芒。
听得嬴政微微颔首,眼中满意之色更浓。
殿内不少老成持重的大臣亦暗自点头,觉得这位六公子年纪虽轻,却深谙为臣之道,不骄不躁!
嬴政并未在此事上过多纠缠。
话锋随即一转,回到了当前最紧要的事务上。
“科举之事,筹备得如何了?”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威严,带着审视的意味。
赢子夜再次躬身,语气肯定而自信。
“回父皇,一应事宜,儿臣已与丞相府、将作少府、廷尉府等协同安排下去。”
“考场兴建已近尾声,士子登记造册有序进行,命题、监考、阅卷、防弊等各项章程细则均已拟定,人手亦调配完毕。”
“万事俱备,只待各地士子齐聚,便可如期开考。”
“嗯。”
嬴政微微颔首,对这个回答似乎并不意外。
“此事关乎国本,不容有失。”
“你与李斯,需时时警醒。”
“儿臣(臣)谨记父皇(陛下)教诲!”
赢子夜与出列的李斯齐声应道。
之后,朝会又处理了几件各地的政务和军报,但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北疆的喜讯如同给整个朝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终于,内侍官高唱“退朝”,百官躬身恭送。
嬴政起身,玄色帝袍拂过龙榻,却在即将转入屏风之后时,脚步微微一顿,并未回头,只是淡淡地留下了一句。
“子夜,随朕来章台宫。”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下方正准备离去的赢子夜耳中,也让周围几位重臣的脚步为之一滞。
赢子夜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动,立刻躬身应道。
“诺。”
他无视了四周投来的各种复杂目光,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在一名内侍的引导下,迈步走向那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章台宫深处。
沉重的宫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
将外界的喧嚣与猜测彻底隔绝。
……
章台宫深处。
门窗紧闭,将外间的光线与喧嚣彻底隔绝。
只余下夜明珠清冷的光辉流淌在光滑如镜的黑曜石地面上,映照出嬴政那如山岳般沉稳而孤高的身影。
他背对着赢子夜,负手而立,望着墙壁上那幅巨大的四海归一图。
仿佛在审视着自己亲手打下的浩瀚疆土。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威严,压得人喘不过气。
“北疆诸部来朝,朝堂之上,皆是一片颂扬之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