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1章 有殿下在,我不怕 (第1/2页)
二皇子府。
李湛面色阴沉地将手中的一枚白玉棋子捏得粉碎,玉屑从他指缝间簌簌落下。
“好一个太子!好一个李轩!”他咬牙切齿,英俊的面容因愤怒而显得有些扭曲,“本王真是小瞧他了!借着粮草案,不仅把镇抚司的权柄又拿了回去,还顺理成章地接管了漕运!父皇更是赐了他先斩后奏之权!他现在,比之前还要风光!”
上元灯会的文采惨败,和静心楼的挑拨失败,已经让他颜面尽失。
如今,李轩更是借着他三弟的愚蠢,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绝地反击,这让他如何能不妒火中烧。
首席幕僚魏庸站在一旁,神色依旧平静,仿佛早已料到这个结果。
“殿下息怒。”他躬身道,“太子如今的气势,的确如日中天。但越是如此,他脚下的路,就越是凶险。”
“哦?”李湛挑了挑眉,“先生有何高见?”
“殿下请想,”魏庸不疾不徐地分析道,“太子此去北境,名为押运粮草,实则是去收拢军心,为他自己,也为萧家,再添一份厚重的政治资本。此举,谁最不愿看到?”
李湛冷笑一声:“当然是老大和老三。老大一直觊觎兵权,眼看京营没指望了,自然不希望太子再与北境军团加深联系。至于老三,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太子抄了老底,这口恶气,他咽得下去才怪。”
“殿下英明。”魏庸抚须一笑,“正是如此。太子这一趟差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成了众矢之的。他就像一块肥肉,引得无数饿狼在暗中窥伺。老大勇而无谋,性情暴躁,吃了这么大的亏,必然会想办法在路上报复。老三阴险狡诈,损失惨重,更不会善罢甘休。甚至……还有那些不想看到太子与军方彻底绑定的文臣集团,他们或许也会有动作。”
李湛的眼睛亮了起来,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兴奋的寒意:“先生的意思是……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管坐山观虎斗?”
“正是。”魏庸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殿下,我们之前的亏,就吃在太过急于出手,反而让太子抓住了破绽。如今,太子锋芒毕露,正是最招人嫉恨的时候。我们何必再去做那只出头的螳螂?不如退居幕后,当一只耐心等待的黄雀。”
他走到李湛身边,压低了声音:“让老大和老三去冲锋陷阵,去消耗太子的实力和耐心。他们若能得手,我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顺势接管残局;他们若是失败,也必然会进一步激怒太子,让太子行事更加酷烈,从而在父皇和朝臣心中留下一个‘残暴不仁’的印象。无论结果如何,对我们都是有利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湛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妙!实在是妙!”他一拍大腿,心情豁然开朗,“就让他们去狗咬狗!本王倒要看看,我这位太子弟弟,究竟有多少能耐,能应付得了这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
魏庸微微一笑,躬身道:“殿下只需静候佳音即可。这一路上,必然会很‘热闹’。”
李湛得意地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充满了算计和阴狠。
……
京城之外,官道之上。
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前行。
队伍的最前方,是五百名身穿黑色甲胄、气势彪悍的东宫卫率,他们是李轩的嫡系,每一个都以一当十。
队伍中央,是上百辆装得满满当当的粮车,车轮滚滚,在官道上压出深深的辙印。
每一辆车上,都插着一面印有“太子督运”字样的明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队伍的后方,则是三千名刚刚收编不久,但经过地狱式训练,已然脱胎换骨的金吾卫左营将士。
他们军容整肃,步履铿锵,眉宇间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这支队伍,不仅是运粮队,更像是一支移动的军队,昭示着皇家的威严与太子的权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