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8章 见岳母! (第2/2页)
他定了定神,连忙道:“殿下勤学好问,实乃我大周之福。只是……这军粮账目乃国家机密,按规定,非有陛下或兵部手令,不得查阅。殿下您看……”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轩的脸色,准备好了应对这位太子爷的雷霆之怒。毕竟,这位主儿最近在京城的名声可不太好,动不动就喜欢掀桌子。
谁知,李轩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一拍脑门,有些懊恼地说:“哎呀,你看本宫这记性!光想着学习,把规矩给忘了。周大人说的是,规矩就是规矩。”
周明心中一松,以为把他糊弄过去了。
不料,李轩话锋一转,直接在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将手里的《治国策论》往桌上一放,笑呵呵地对周围一圈伸长了脖子看热闹的户部小吏们说:“既然机密账目不能看,那本宫就不为难周大人了。本宫就在这儿坐坐,看看诸位大人是如何为国理财的,也算是一种学习嘛。王富贵,去外面买些茶点,给户部的各位大人都分一分,就说本宫请客。”
周明的脸瞬间就绿了。
这叫什么事?太子殿下坐在你衙门大堂里不走了!这要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是他周明怠慢太子,还是他心里有鬼,不敢让太子看账本?
一时间,整个户部衙门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明和他面前那位气定神闲的太子殿下身上。
周明只觉得如芒在背,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架在火上烤了。
李轩仿佛没看到他难看的脸色,自顾自地翻开书,嘴里还念念有词:“嗯……‘为国之道,食足为先’,古人诚不欺我啊。周大人,你说,送往北境晋元城的粮草,从京城出发,走水路,大概需要多久能到?”
他问得如此随意,就像一个纯粹好奇的学生。
周明擦了擦汗,硬着头皮答道:“回殿下,若水路顺畅,大约……二十日可到。”
“哦,二十日。”李轩点了点头,又问,“那这一路上,会不会有什么损耗?比如船只漏了,或者粮食发霉了之类的?”
“这……在所难免,在所难免。”周明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那一般损耗多少算是正常的?”李轩继续追问,脸上依旧是那副求知若渴的真诚表情。
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刀,直接捅向了周明的要害。
他要是说多了,等于承认户部监管不力;说少了,万一将来真出了事,他就是欺君之罪!
周明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轩也不逼他,只是叹了口气,合上书,幽幽地说道:“看来,这治理国家还真是不容易啊。本宫原以为,只要把粮食装上船,就能送到边关将士们的手里了。唉,本宫还是太天真了。”
他站起身,对着周明拱了拱手:“今日多谢周大人解惑,本宫受益匪浅。既然账目不能看,本宫也就不打扰各位公务了。只是本宫有个不情之请,关于北境粮饷的公开卷宗,可否借我誊抄一份?本宫回去也好向太傅交差,免得他老人家又说我敷衍了事。”
周明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公开卷宗!那东西虽然不是核心机密,但里面也记载了每次粮草调度的数量、时间和路线!他要是给了,太子回去对着地图和历法一推演,照样能发现问题!
可他能不给吗?
全户部的官员都看着呢!太子殿下姿态放得这么低,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重话,只是想抄一份“作业”而已。
他要是再拒绝,那就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我周明,心!里!有!鬼!
“当……当然可以!”周明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他此刻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把这位瘟神送走。
“多谢周大人!”李轩笑容灿烂,仿佛真的只是个得到了老师奖赏的学生。
很快,一份关于北境粮饷调度的卷宗被送了过来。李轩也不客气,让王富贵铺开纸笔,就在这户部大堂之上,当着所有人的面,一笔一划地抄写起来。
他写得很慢,很认真,仿佛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整个户部衙门,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周明站在一旁,如坐针毡,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后背。他知道,太子殿下每多写一个字,悬在他头顶上的那把刀,就落下一分。
这一场无声的较量,他已经输得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