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章 美人如蝎 (第1/2页)
夜,渐深。
养心殿内,烛火通明。皇帝李承业批阅完最后一本奏折,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心腹太监王福连忙奉上一杯参茶。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李承业嗯了一声,却没有动。他脑海中,还在回放着日间朝堂上的那一幕。老大和太子的冲突,老二的鬼祟,老三的沉默……每一个儿子的表情,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身为帝王,他乐于见到儿子们有竞争之心,这能磨砺出合格的继承人。但他绝不希望看到这种竞争,演变成足以动摇国本的内耗。
老大,勇则勇矣,谋略不足,不堪大用。
老二,心机深沉,但格局太小,手段阴狠,非仁君之相。
至于太子……
李承业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这个儿子,像是一团迷雾,他越是想看清,就越是觉得深不可测。从前的纨绔草包,到如今的沉稳狠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传声。
“陛下,柳淑妃娘娘求见,说给您炖了安神的莲子羹。”
“让她进来吧。”李承业的语气缓和了几分。
很快,一道婀娜的身影款款而入。柳淑妃年方二十有五,正是风华绝代的年纪。她身着一袭淡紫色宫装,肌肤赛雪,眉眼含春,一颦一笑间,都带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温婉柔媚。
“臣妾参见陛下。”她盈盈一拜,声音如黄莺出谷,清脆动人。
“爱妃免礼。”李承业朝她招了招手,“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歇息?”
“臣妾记挂着陛下的龙体。”柳淑妃将手中的食盒打开,盛出一碗晶莹剔透的莲子羹,亲自递到李承业面前,“陛下日理万机,定是又忘了时辰。臣妾特意炖了羹汤,为您安神。”
李承业接过羹汤,心中划过一丝暖流。后宫佳丽三千,唯有这个柳淑妃,最是体贴入微,善解人意。
柳淑妃见皇帝面露疲色,便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手,力道适中地为他按揉着太阳穴。她一边按,一边状似无意地柔声开口:“陛下今日,似乎心事重重,可是为了朝堂上的事烦心?”
“还不是那几个不省心的东西。”李承业叹了口气。
柳淑妃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精光,语气却愈发温柔:“臣妾也听说了。大皇子殿下性子是直率了些,但对陛下绝对是忠心耿耿。想来,也是被那些流言蜚语气昏了头,才做出那等糊涂事。”
她先是为大皇子说了句好话,显得自己公正无私。
李承业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柳淑妃又道:“说起来,太子殿下如今真是越发有储君风范了。面对兄长的指责,还能那般沉稳应对,不骄不躁,这份气度,连臣妾听了都心生敬佩呢。想来,陛下后继有人,该是最高兴的才是。”
这番话,听着是夸赞,实则暗藏机锋。
李承业喝汤的动作顿了一下。他眯起眼睛,柳淑妃的话,正说中了他心中的一丝隐忧。
是啊,太子是越来越出色了。但……也越来越锋芒毕露了。今日之事,他应对得堪称完美,可那份完美背后,所展现出的心机和手腕,让李承业这个做父亲的,都感到了一丝心惊。
柳淑妃仿佛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异样,继续用那绵里藏针的语气说道:“只是……太子殿下锋芒太盛,未免会让几位皇子心生不安。今日是大皇子,明日……会不会是二皇子、三皇子呢?兄弟之间,若总是这般猜忌提防,陛下您夹在中间,该有多为难,多心累啊。”
她幽幽一叹,声音里充满了对皇帝的心疼:“说到底,还是太子殿下太过优秀,太过能干了。有时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储君之位,除了能力,或许……还需要一些让兄弟们都能安心的‘仁厚’吧。”
一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句句都在为皇帝着想,没有一句是直接攻击太子,却字字都在暗示太子“不仁”,刻薄寡恩,导致兄弟失和,让君父劳心。
这“枕边风”,吹得实在是高明。
李承业喝完了最后一口莲子羹,将碗放下,心中已是波澜起伏。柳淑妃的话,像一根小小的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心中那根名为“帝王平衡术”的弦。
他不能让任何一个儿子一家独大,哪怕是太子。他需要他们相互制衡,相互竞争,最终的掌控权,必须牢牢握在他自己手中。
“爱妃说得有理。”李承业拍了拍柳淑妃的手,“朕,心中有数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温柔体贴的妃子,心中很是满意。却不知,这具温香软玉的身体里,藏着的是她青梅竹马的三皇子李毅的野心和算计。
……
次日,李轩正在东宫的书房中,与萧凝霜一同研究一张京城的布防图。
经过昨日朝堂风波,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萧凝霜不再拘泥于小女儿情态,而是真正将自己代入到了“太子妃”和“盟友”的角色中。她出身将门,对军事布防有着天生的敏感。
“京畿卫戍分为内外两层,大皇兄掌管的,主要是外城的防御和京郊的驻军。而真正核心的,是皇城和宫城的禁军,以及负责京城治安巡逻的金吾卫。”萧凝霜指着地图,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将领掌管,互不统属,直接对父皇负责。你想动任何一处,都难如登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