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佛门定命,陈氏下棋【3k】 (第1/2页)
甘露四十年。
皇帝的身体越发的差劲了,甚至有些时候会数十日不上朝,太子监国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到了甘露四十一年的时候,皇帝几乎不出现了。
太子名义上是监国,实则却已经成为了大汉真正的皇帝。
而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在皇帝以及太子的默许之下,王莽已经霸占了丞相的位置,并且成为了朝堂上最大的一个外戚势力。
王莽的出身并没有像是承恩侯许舜一样遭到其他权贵势力的排挤,因为王莽的出身本就是十分好的外戚贵族——他出身自“王氏”,王娡的那个王。【私设,非真实历史。】
他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只是先前因为陈氏的缘故,所以王氏一直处于一个没落的状态——即便是没落其实也没有没落到什么程度,毕竟陈氏也没有对他赶尽杀绝。
此时再次进入到权贵的核心层中,也没有引起其余人的反驳。
王氏的权力越发的大了,但王莽却越发的变得谦逊与恭敬,他不仅时时刻刻的劝诫皇帝不要再进行一些昏庸暴虐的举动,甚至还严苛的要求自己的族人按照律法行事。
他的长子——准确的说是嫡长子,因为打死了一位奴仆,王莽在愤怒至极之下,要求他给那个奴仆偿命,继而活生生的将他打死。
王莽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圣人,一个较之陈氏来说更为圣人的圣人。
他像是一个严苛的遵守律法的机器人一样,一步步的恭谨而又谦逊的完成自己条条框框下的一切。
这就是王莽。
其余的贵族们也都纷纷因为这件事情而觉着王莽太过于圣人了,甚至比上古先贤时期的周公等人还要神圣。
这让他们有些接受无能,但在如此光洁的王莽的行为之下,他们又无法反驳。
更令他们意外的事情是王莽在成为了最大的外戚势力之后,不仅没有依照太子的命令追责陈氏,甚至还在竭尽全力的保护陈氏,并且将自己的地位放在陈氏之下。
甚至多次在宴会之上空缺出来两个位置,并且还是“主座”和“次座”,表示自己的身份永远比不上陈氏的身份,也比不上官渡公的位置,所以他永远会居于陈氏之下。
他自己坐在下首座的第三个位置——主座是留给皇帝的,第二个则是留给陈氏的。
两个位置象征着陈氏的庞大势力与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很奇怪。
.... .....
圃园之中
陈况此时的身体已经逐渐老迈,但却依旧健康,他坐在圃园之中,看着远处的雁鸣湖荡漾,脸上则是微微皱着眉,心中带着复杂而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情绪。
“他........想做什么?”
“我看不穿他的意图。”
陈渊对王莽的一举一动倒是没有什么疑惑的心思,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很简单,王莽想要向陈氏表达一种“讨好”的情绪。”
在不知道“王莽”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看王莽的这些举动自然是会困惑和迷茫的,可如果从一个已经知道的结果反推目的呢?
那就简单许多了。
已知王莽篡汉的这个结果——反推此时的王莽为何会讨好陈氏——结果一目了然,因为王莽较之刘询这个已经膨胀了的刘氏皇帝来说,他更加清醒的认知到陈氏的重要性。
天下是一个松散的天下。
当年太祖皇帝的金刀之谶不过是一道谶言而已,天下人自然是有不少人会遵守这个诺言的,但一个松散的诺言该如何才能够形成约束力?
答案便是有一个强有力的监视者和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陈氏便是这样的一个监视者和一个执行者。
没有执行者的“金刀之谶”,不过是出自太祖皇帝之口的妄言罢了,除非真的有刘氏的天命之子,否则只会徒增笑料。
而有了陈氏就不同了。
一呼百应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而陈氏的庞大力量组织起来民间那松散的力量,加上国朝的力量,足以镇压任何想要取代大汉的人。
陈渊轻声说道:“当一个人的野心开始膨胀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受到自身野望的限制,比如现在这个时候的王莽。”
“他想告诉陈氏,自己和陛下不一样,自己是十分尊重陈氏的。”
“他想让陈氏明白,如果有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出现在面前,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一个不尊重自己、而且还迫害了自己的人呢?”
这话说的十分清楚明白,就连一直以来反应有些许迟钝的陈况也反应了过来。
他的眉宇中带着惊骇之色看向了陈渊说道:“你的意思是.....王莽有...谋逆之心?”
陈渊微微颔首,眉宇中也是带着些许的肃然:“是啊,恐怕他早就有这个心思了,否则如何会做出那般残忍狠辣的事情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