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流言暗涌 帝心难测 (第1/2页)
白若曦前脚刚踏出慎刑司,后脚她夜探牢狱、亲自“指导”慎刑司办案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一般,在紫禁城的雕梁画栋间飞速流传。
起初,众人只是惊叹于瑾充媛胆子真大,但很快,这股风向便悄然转变了。
“听说了吗?那瑾充媛可真是好手段,前脚刚把虞美人从慎刑司里‘救’出来,后脚虞美人就对她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了。”
“可不是嘛!这姜美人死得不明不白,偏偏虞美人就成了替罪羊。若说这背后没人操纵,谁信?”
“我听说啊,那姜美人之前仗着有几分姿色,曾在御花园冲撞过瑾充媛,被瑾充媛当场斥责过呢!”
“嘶——这么说来,莫不是瑾充媛借刀杀人,再来一出英雄救美,既除了眼中钉,又收服了人心?”
流言如同毒草,在阴暗的角落里疯狂滋长。
从最初的窃窃私语,到后来的言之凿凿,不过短短一日功夫,白若曦便从一个揭露真相的智者,变成了心机深沉、草菅人命的毒妇。
永和宫内,春草几人气得俏脸通红:“娘娘,这些起子烂舌根的奴才!真是气死我了!怎么到了她们嘴里,就成了您是幕后黑手了?”
白若曦正临窗描摹一幅寒梅图,闻言,手中狼毫微微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她却毫不在意,继续勾勒着梅枝的傲骨。
“嘴长在别人身上,她们爱怎么说,便怎么说去。”白若曦语气平淡,不起波澜,“这宫里,最不缺的就是无事生非、搬弄口舌之人。她们越是如此,越证明有人怕了,急了。”
“可是娘娘,任由这些污水泼到您身上,对您的名声……”
“名声?”白若曦放下画笔,抬眸看向琳琅,眼中闪过一丝嘲弄,“在这后宫之中,名声是最无用的东西。能让你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好名声,而是圣眷和实力。”
她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她们以为用这些捕风捉影的流言就能扳倒我?未免也太小看本宫了。”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小太监的通传声:“启禀娘娘,皇上驾到——”
琳琅面色一紧,担忧地看向白若曦。这种时候皇上过来,定然也是听到了那些风言风语。
白若曦却神色如常,起身理了理衣衫,款步迎了出去。
阎澈一身明黄常服,面色平静无波,看不出喜怒。他走进殿内,目光在白若曦脸上停留片刻,随即落在那幅尚未完成的寒梅图上。
“爱妃好雅兴。”阎澈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不过是闲来无事,随意涂抹罢了,扰了皇上雅兴才是。”白若曦屈膝行礼,声音柔婉。
阎澈扶起她,拉着她的手走到窗边坐下,目光依旧在那画上:“这梅花画得不错,傲雪凌霜,颇有几分风骨。只是,这墨色似乎浓了些,反而失了几分清雅。”
白若曦心中微动,面上却笑道:“皇上说的是,臣妾笔力不逮,险些毁了这梅花的意境。只是臣妾以为,梅花之所以傲骨,并非因其清雅,而是因其不畏严寒,敢于在百花凋零之际独自绽放。浓墨重彩,或许更能显其坚韧不屈之性。”
阎澈深深看了她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爱妃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过刚易折,有时候,懂得适时藏拙,方是长久之道。”
“皇上教诲的是,臣妾受教了。”白若曦垂下眼睑,恭顺地应道。
两人沉默片刻,阎澈状似随意地开口:“瑶光阁的案子,朕听说了。爱妃竟亲自去了慎刑司,还帮着刘通找到了线索,朕倒是小瞧了爱妃的这份心思。”
白若曦抬眸,迎上阎澈的目光,坦然道:“虞美人在臣妾怀孕之时经常回来陪臣妾解闷,知其秉性。臣妾不愿见无辜之人蒙冤,故而斗胆前往。若有逾矩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