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章 如果集体活动,不想合群,就要找到合适的借口,避免被说 (第1/2页)
王小小站在旧活动室中央,双手叉腰环视着这个即将成为"暖心屋"的空间。
她的目光在斑驳的墙壁和破旧的地面上扫过,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改造后的模样。
“红红,乌拉草准备好了吗?”王小小转头问道。
红红抱着夏日晒干的乌拉草,笑嘻嘻地跑过来:“老大,都在这儿了!我按你说的,先用木槌捶软了,现在正好编席子!”
“花花,你把咱们定的规矩都写下来。”王小小又吩咐道。
花花立刻掏出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暖心屋使用规则:第一,按登记顺序轮流使用;第二,节约用煤,最后离开的人负责封火;第三......”
贺瑾抱着一捆麻绳凑过来,小脸上写满疑惑:“姐,咱们真要搞三个房间啊?”
王小小蹲下身,用木棍在地上划出分区:“第一间给老人孩子,第二间给妇女做针线活,第三间让男人们下棋聊天。这样既暖和又不会太挤。”
后勤部的战士们动作很快,不到两天就盘好了三个大炕。
王小小:“小瑾,你去炊事班借了三口大铁锅,架在炕边的灶台上。”
“这锅既能烧水,又能暖炕,一举两得。”王小小满意地拍拍锅沿,“等水烧开了,大家还能打热水回家用。”
王小小心里的叉腰,哈哈哈,有小弟真好,活让他们干。
红红已经坐在角落里,灵巧的手指翻飞,乌拉草在她手中渐渐变成了一张厚实的草席。“老大,这席子铺在炕上,保准比棉褥子还暖和!”
花花则把写好的规则工整地抄在一张大红纸上,还细心地画了边框:“李姨,这是我们拟的章程,您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李姨接过红纸,笑得合不拢嘴:“哎呦,这几个孩子想得可真周到!连'禁止在炕上蹦跳'都写上了,比我们大人还细致!”
开张那天,整个家属院都轰动了。
李婶第一个抱着针线筐来了,看见热气腾腾的屋子和铺着崭新乌拉草席的炕,惊喜地摸了又摸:“这草席子可真软和,比我家那床破棉絮强多了!”
张连长媳妇更精明,直接端来一盆面:“我在这儿发面,顺便教教花花这丫头怎么发面。”
很快,暖心屋里就热闹起来
东屋的老人们围着火炕下,身下垫着红红编的草席,时不时啜口热水;
西屋的妇女们边纳鞋底边唠家常,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
中间的屋子成了孩子们的天堂,贺瑾正带着一群小崽子在热炕上打滚,被花花拿着规则本严肃警告:“再蹦跳就记名字!”
王小小站在门口,看着这其乐融融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她转身对正在登记煤量的李姨说:“咱们再定个规矩吧!每天最后走的人负责封火,第二天最早来的人负责生火。”
李姨连连点头,顺手把花花写的规则贴在墙上:“这主意好!我让花花再加一条——'热心帮忙的可额外奖励热水一壶'!”
贺瑾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小手拽了拽她的衣角:“姐,陈领导刚才说,要把咱们的经验推广到整个军区呢!还说红红姐的草席手艺要上报!”
王小小揉了揉他的脑袋,轻声道:“这就是军民一家亲啊,傻小子。”
贺瑾小声说:“就像你说得,做了好事要宣传。”
王小小摸着他头:“孺子可教。”
————
王小小拍了拍身上的棉袄,对红红使了个眼色:“咱们家的柴火砖是不是有点返潮了?”
红红立刻会意,大声叹气:“可不是嘛!前几天下雪,堆在墙根那几摞都受潮了。再不用就该长毛了!”
花花也凑过来帮腔:“我昨儿收拾的时候摸了一把,潮乎乎的,烧起来肯定直冒黑烟。”
贺瑾最机灵,一溜烟跑到李姨跟前:“李姨,我们家那些柴火砖都返潮了,得赶紧烧掉。这阵子就不来暖心屋挤了!把位子让给更需要的人”
李姨正在登记煤量,头也不抬地应道:“真乖,那你们先把自家的柴火处理了。这大冷天的,可别糟践东西,去吧。”
王小小面瘫,赶紧领着小弟们往家走。
一进门,红红就忍不住问:“老大,咱家柴火砖明明都码在干燥的仓房里,哪来的返潮啊?”
花花戳了戳红红的脑门,“笨,这是策略!难道你想天天跟张婶她们挤一个炕头?她那嗓门,震得我脑仁疼。”
王小小从灶台底下柴火砖,干燥得能当鼓敲。
她麻利地生起火:“来,今天咱们烤红薯。顺便把前些日子晒的南瓜子炒了。”
贺瑾已经搬来小板凳,美滋滋地守在灶膛前:“还是自家暖和。暖心屋好是好,就是李婶老让我帮她缠毛线,烦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