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服周 (第2/2页)
诸葛绪呵呵冷笑一声,转身下了城楼。
“诸葛绪!你若是去汉寿,钟会必定杀你祭旗!反正都要死,你为何不跟邓某一起拼一把呢!
自从上次放跑了姜维,你就没有活路可走了呀!”
邓艾对正在下楼的诸葛绪喊道,语气中也带着几分诚恳。
“钟会要杀,不过杀我一人而已。
跟你去偷渡阴平,那要死万人!
我宁可让钟会斩我,也不想麾下将士白白枉送性命!
邓艾,你自以为英雄,其实不过是在用麾下将士的鲜血,铺就你的不世之功。
你这个卑鄙无耻的艾艾!我才不屑与你为伍!”
诸葛绪转身指着邓艾骂了一通,随即头也不回的走了。
邓艾因为口吃,被人私下里戏称“艾艾”。诸葛绪当着许多值守将士的面骂邓艾为“艾艾”,已经是撕破脸,压根就不想跟他废话了!
城楼上的邓艾被诸葛绪骂得无言以对,那张老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可谓是精彩纷呈。
其实邓艾想说:出身卑贱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现在就是该“伸”的时候啊,你怎么能当缩头乌龟呢?
然而,诸葛绪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是缩了!
诸葛绪下了城楼后,便立刻下令全军开拔,东进白水关,然后屯兵白水关后,再孤身前往汉寿请罪。
诸葛绪心里很明白,钟会这个人好面子,自己姿态做得低一点,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实情况并没有邓艾说得那么严重。
……
诸葛绪是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是邓艾却陷入了两难。
原本,邓艾的计划是先说服“能力平庸”的诸葛绪,这样手里就有了好几万兵马。然后,他再召集自己麾下的将领开会,拿诸葛绪当筹码,说服那些人。
主要是师纂。
这样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偷渡阴平了。
可是现在诸葛绪都走了,说服部将的任务,也只能他一个人来办。
该如何是好呢?
邓艾陷入了迷茫之中,一时间竟然也想不出主意。
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时日无多。可是军中大部分将领,也就三四十岁的模样。
邓艾不怕死,他想名垂青史,以至于迫不及待。
可是他麾下的将领们却不是六十多岁时日无多呀,那些人如果不作死的话,还可以活很久,他们的舞台还有很久才会谢幕。
别人凭什么要跟他一起去玩命呢?
深夜,邓艾将长子邓忠招到帅帐内,面色严肃,不苟言笑。邓忠还不知道邓艾想偷渡阴平的事情,以为邓艾是担心被司马昭处置。
于是不等邓艾开口,邓忠便安慰父亲道:“父亲,看如今的局面,伐蜀已经胜了。既然如此,即便是我们无功而返,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我们牵制姜维,蜀军说不定早就支援阳安关了。想来大将军得偿所愿,不会问罪我们的。”
不得不说,邓忠的话是很中肯的,很显然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想出来的。
这种情况,就好像街头算命之人,总是喜欢说被算的人近期要倒大霉。
不是因为能掐会算,而是参悟透了人性。
倘若被算的那个人倒霉了,基本上都会回过头再来找他,到时候算命先生肯定要狠狠宰他一笔。
但如果那个人没有倒霉呢?
其实不倒霉也没事。
试想一下,一个人运道通达,窃喜还来不及,最多心中骂算命的一句“江湖骗子”,谁会去专门找算命先生的晦气呢?
对于司马昭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既然拿下汉中,那么这一战就赢了,司马昭只会让邓艾也沾点喜气,不可能在得胜了的情况下,还特意往邓艾脖子上砍一刀。
估计最多也就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那些不是我在乎的,夺了汉中,大将军不可能将我怎么样。估计也就是回洛阳养老而已。”
邓艾长叹一声。
“那父亲担忧的是?”
邓忠一脸疑惑问道。
“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
邓艾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脸上满是狰狞与不甘。
“我想走阴平小道,南下直插涪城,建立不世之功业。”
很久之后,邓艾沉声说道,眼睛里都是血丝。
“父亲,您知道阴平小道究竟在哪里吗?”
邓忠一脸错愣反问道。
阴平小道又叫阴平古道,换言之,属于那种山间农夫砍柴才会走的路。前前后后,延绵超过七百里!
这要怎么走?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能怎么走,路在脚下!”
邓艾冷哼道,皱起眉头,心情变得极为糟糕。
看这架势,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支持偷渡阴平!
“这样,你找几个信得过的亲信,然后……”
邓艾对邓忠招招手,低声耳语交代了几句,说得一旁的邓忠连连摆手,想要拒绝。
“父亲,您这样,军中搞不好要哗变的。”
邓忠面色惨白拒绝道。
“谁不服就杀谁!反正是一死,我顾不上他们了!”
邓艾恶狠狠的说道。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偷渡阴平了,这时候站出来唱反调的,直接杀,有多少杀多少。
如果赢了,谁会去责备胜利者,那些人就白死了。
如果输了,想来邓艾一家已经死光,也不在乎那些苦主们的家眷哭闹,更不怕司马昭追责。
邓艾根本就不担心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