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被放弃的女儿(32) (第1/2页)
一年级没上完,清和就因为向牧之工作调动的缘故,转学去了另一个城市。
小学没上完,她又跟着她爹转移了。
初中没上完,她又又转移了。
这年头像她这样的小孩还不少。
这也是云华懒得参加工作的原因。向牧之要服从调动,她要是不跟着走,那就只能两地分居。她来小世界难道是为了工作吗?
小学四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向牧之调到了沪市。
所以,清和小学的最后一年和初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沪市度过的。班上的同学经常有转学走的,也有转学来的。
其中一位同学,他爸在沪市政府工作,工作倒是没有调动,一直都在市政府,但是他家的住房一直在变,恨不得一年搬一次家,他出于就近入学的考虑,小学换了三个学校,初中也换了一次。
初二下学期,临近中考了,向牧之调回京城军区,清和也跟着回京了,插班到了一个初中,准备参加中考,这个时候,已经是1975年,距离中考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清和插班的初中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她的适龄表兄弟和堂兄弟们都在这所学校的初中部和高中部,所以她有很多伙伴,不能像之前一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动不动就装病请假了。
她回京的第一天,赵逸舟来找她,说了一句:“以后就不走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清和脑子里出现了宝玉挨打的时候林妹妹说的那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他说话的语气真有点像林妹妹。
清和忍不住笑了起来。
走不走她也不知道,这得看她爸的工作调动情况,要是此后她爸一直留京,她应该也就留下了。
但这回的问题不在她,而在赵逸舟自己。他比清和大两岁多。清和现在还不到十三周岁,他刚刚15周岁,高中毕业还不到十六。现在是五二二学制,大家一共只需要上九年学。
15岁,能干什么呀?参军招工都不够年龄。下乡?
清和抱怨道:“等我上高中,你就毕业了。你也没时间陪我呀!”
“有的。我现在办个休学。等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跟你一起重读高一。”
这样,他跟清和一起高中毕业,他十七岁,清和十五岁。那时候他就能参加工作了,清和是独生女,也不用下乡。他们可以一直在一起,直到长大成人。
清和一拍手,“好主意。”
赵逸舟回家,把自己的决定跟他姥姥姥爷一说,老头老太太直挠头。有个年纪不大的恋爱脑外孙子可咋整啊。
从8岁开始跟清和通信,那信都写了两个大箱子了。
别的不说,这小子的字练的是真好看,文笔也很不错,生动感人。
清和给他的回信他们也看了,最开始小姑娘一张纸上就写几个字,其他都是拼音和圈圈,就这几个字还有错别字,得连蒙带猜才能知道她啥意思。他外孙子没事就练“完形填空”,把那些圈圈补上字,一封信能解读出无数种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