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续4 棋逢对手见真章 (第1/2页)
毛草灵看着铜镜里映出的自己,鬓边那支赤金点翠步摇是阿古拉新赏的,流苏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却晃不散眼底那抹沉凝。阿云正用细布擦拭着那枚泛青的银簪,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娘娘,乌嬷嬷被禁足后,锦绣宫那边安静了许多,连送点心的小太监都规矩了。”
“安静,往往是更大的动静前兆。”毛草灵摘下步摇,换上支素银簪,“淑妃输了一局,绝不会就此罢手。她背后的科尔沁部,怕是已经在暗中盘算新的法子了。”她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被阿古拉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农事志》,指尖落在“秋收备粮”四个字上——再过一月便是乞儿国的秋收祭,各部族都会派人来京,这正是科尔沁部向皇帝施压的好时机。
正思忖着,太后宫里的侍女来了,说请毛草灵去寿安宫商量秋收祭的仪轨。阿云替她披上秋衫时,低声道:“娘娘可要当心,听说科尔沁部的使者昨日已到京,住进了驿馆,此刻说不定就在寿安宫。”
毛草灵颔首,指尖在袖中捏紧了那枚玉牌。她知道,这场召见绝非简单的“商量仪轨”,而是要让她与科尔沁部正面交锋。
寿安宫的檀香比往日更浓郁,殿内坐着几位穿兽皮长袍的壮汉,腰间佩着弯刀,正是科尔沁部的使者。为首的是个络腮胡大汉,见毛草灵进来,只是抬眼瞥了下,连礼都懒得行——在他们眼里,这个“唐朝来的假公主”,不过是皇帝一时新鲜的玩物。
太后坐在主位上,脸色平淡:“灵丫头来了?这几位是科尔沁部的使者,来商议秋收祭的祭品事宜。”她顿了顿,看向络腮胡大汉,“巴图使者说,今年想让淑妃主持祭典,你觉得如何?”
毛草灵心里冷笑。秋收祭的主祭向来由中宫或最得宠的妃嫔担任,淑妃想抢这个位置,无非是想借祭典向各部族宣示自己的地位。她敛衽行礼,声音不高不低:“臣妾以为,祭典的关键在‘诚心’,不在由谁主持。淑妃姐姐身子刚好,怕是经不起累,不如让各部族轮流派人协助,既显公允,又能让大家都沾沾祭典的福气。”
巴图猛地拍了下桌子,茶杯里的水溅出不少:“胡说!祭典乃国之大事,岂能由杂七杂八的人掺和?淑妃娘娘是先皇后的侄女,血脉尊贵,只有她才有资格主持!”
“哦?”毛草灵挑眉,“使者这话,是说除了科尔沁部,其他部族都是‘杂七杂八’?那西突厥部的雄鹰祭、回鹘部的圣火祭,莫非都入不了使者的眼?”她这话戳中了要害——乞儿国是多部族联盟,科尔沁部虽强,却也不能公然轻视其他部族。
果然,旁边几个列席的小部族使者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巴图显然没料到这“中原女子”如此伶牙俐齿,一时语塞,涨红了脸:“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便是使者失言了。”毛草灵微微一笑,转向太后,“臣妾倒有个主意:秋收祭上,让各部族献上最具特色的祭品,由陛下亲自挑选三样,供奉给天地。谁的祭品最合天意,便由谁的族人协助主持下一年的祭典。这样既显公平,又能激励各部族用心耕作,太后以为如何?”
这话既给了皇帝决定权,又拉拢了其他部族,还暗合了“重农”的国策,可谓一举三得。太后捻着佛珠的手停了停,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阿古拉——原来皇帝早已来了,正坐在屏风后听着。
阿古拉从屏风后走出,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着光:“灵儿说得好。就按这个法子办,巴图使者,你可有异议?”
巴图见皇帝发话,再看其他使者的脸色,只能悻悻道:“臣……臣无异议。”
一场暗流汹涌的较量,就这样被毛草灵轻描淡写地化解。离开寿安宫时,阿古拉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暖意:“你方才说‘祭品合天意’,可知朕心里,最合心意的‘祭品’是什么?”
毛草灵仰头看他,只见皇帝眼底盛着笑意:“是你这颗七窍玲珑心。”
回到汀兰宫,阿云捧着刚收到的密报进来,脸色凝重:“娘娘,巴图在驿馆密会了乌嬷嬷,好像在商量什么,还提到了‘牧场’‘铁器’……”
“果然来了。”毛草灵展开密报,上面是阿古拉安插在驿馆的眼线画的简图——几堆谷物旁画着把弯刀,旁边还有个歪歪扭扭的“火”字。她瞬间明白了,“他们想在秋收祭前,烧了京郊的官仓,嫁祸给其他部族,再污蔑是我出的主意,让陛下厌弃我,同时借机让科尔沁部接管粮草调度。”
阿云吓得脸色发白:“那可怎么办?官仓要是烧了,过冬的粮草就没了!”
“别急。”毛草灵指尖在简图上划过,“他们想烧官仓,必定要提前做手脚。京郊官仓的看守是陛下的心腹,巴图肯定会从‘铁器’下手——官仓的门锁是新换的铁锁,他们怕是想配钥匙,或者用特制的工具开锁。”她提笔在纸上写了几行字,递给阿云,“把这个交给海公公,让他转呈陛下,就说我‘无意中’发现官仓的锁有些松动,建议换成带机关的铜锁,钥匙由陛下和看守各执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