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还是小看了 (第1/2页)
夜色下的省委大院,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一号别墅和二号别墅之间,不过是几分钟的步行距离。
这段路,刘清明却走得格外漫长。
这是去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之后,他第一次,重新踏入省委书记的家门。
吴新蕊走在前面,步履沉稳,没有半分迟疑。
刘清明提着那瓶茅台,跟在后面。
走到一号别墅门口,站岗的警卫已经接到了通知,敬了个礼,为他们打开了大门。
客厅的门也打开了,一个温和的妇人站在门口,正是林峥的妻子周雪琴。
“大姐,这么晚打扰了。”吴新蕊先开口。
“周姨好。”刘清明跟着问候。
周雪琴脸上带着笑,先让吴新蕊进了门,然后才拉住刘清明的手臂。
“小刘,你可真是稀客,好久没上我们家门了。”她的嗔怪里带着亲近。
刘清明有些不好意思,手里的酒都觉得重了几分。
“现在去了基层工作,离省城远,很少有机会过来,对不起周姨。”
周雪琴瞥了他一眼。
“我看你是心里有事,不好意思上门吧。”
刘清明老老实实地点头:“有点。”
周雪琴看了一眼已经走进客厅的吴新蕊,压低了声音对刘清明说。
“你下次来,把女朋友一起带来,那就不算冒昧了。”
刘清明一愣。
吴新蕊也听到了这句话,脚步微微一顿。
女儿什么时候和省委书记的夫人有了这份交情?
她这个做母亲的,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她走进客厅,林峥已经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正等着她。
“新蕊同志,快请坐。”林峥主动伸出手。
两人握了握手。
刘清明跟进来,恭敬地叫了一声:“林书记。”
周雪琴对林峥说:“你们谈工作,我去准备茶水和果切。”
她说着就走向了厨房,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吴新蕊和刘清明在主沙发上坐下,正对着林峥。
林峥的视线落在了刘清明放在茶几上的那瓶茅子上。
“小刘,你这是准备拿瓶酒来贿赂我?”
刘清明脸上一热,连忙解释。
“书记,这是省长家的,我过来得急,没来得及准备。”
林峥摆了摆手。
“什么都不拿最好。现在的风气,就是这么一步一步被带坏的。”
吴新蕊在一旁接话,脸上带着笑意。
“书记,他来我家,可没空着手。带了一大桶水产,还亲自动手,做了一顿菜给我们吃。”
林峥来了兴趣。
“哦?不会是小龙虾吧。”
吴新蕊也有些意外:“书记也知道小龙虾?”
林峥笑了。
“高焱跟我提过。说你这个乡长,来省城之前,先去了一趟林城,到处推销你们乡里的小龙虾,都把业务推销到市委市政府的机关食堂去了。”
“我当时还在想,他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来省委省政府推销了。”
林峥和吴新蕊都笑了起来。
刘清明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我哪敢向省里推销。就是去高市长那里,也只是想试试水,看看市场能不能接受这个东西。”
林峥收住笑,表情变得认真起来。
“你能放下身段,为了贫困乡的农产品销路,亲自去搞市场推销,我觉得这是件大好事。”
“要是我们的干部,都能有你这个劲头,贫困乡的面貌,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吴新蕊看了刘清明一眼。
这件事,刘清明在饭桌上可没提。
她也很好奇。
“刘清明,为了给老百姓卖农产品,一家一家地上门去推销,说实话,我当年下乡的时候,也做不到你这样。你是怎么想的?”
刘清明整理了一下思路,他知道,这是一个汇报工作的好机会。
“其实想法很简单。我们现在搞经济改革,核心就是要市场化。市场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产品品质本身,反而成了次要因素。”
“云岭乡那个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就算地里能长出金子,埋在深山里,也没人知道。”
“所以我对云岭乡的规划,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修路,把基础设施建起来。”
“第二步,打造有特色的养殖基地,推出市场上有需求,但竞争小,利润又比较高的农产品,比如小龙虾,比如板蓝根。”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销售。我会带领乡里的干部,为农民在生产、运输、销售这一系列环节里提供帮助,甚至是保驾护航。不能让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最后东西卖不出去,打了水漂。”
“我亲自去市里推销,就是想给乡里的干部们带个头,做个样子。乡长都能去跑业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坐在办公室里?”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销售的才能,但我想,人人想办法找路子,就能形成一种工作的环境,咱们的风气会不会有所改变,群众看到干部为自己忙前忙后,会不会有所触动?干群关系能不能缓和呢?”
刘清明顿了顿,补充了一句。
“咱们乡现在是没钱,要是有钱,我还会上报纸、上电视台打广告。把所有能用的手段都用上,我就不信,云岭乡摘不掉贫困的帽子。”
林峥的脸上,露出了真正的赞许。
他靠在沙发上,身体放松下来。
“我们有些干部,总把‘深入群众’挂在嘴上。可是呢,就算是下去调研,也是前呼后拥,警车开道。进到普通百姓家里,那户人家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连要说什么台词,可能都提前演练过。”
“我们的干部啊,别说让他们去当个推销员了,就是让他们在面对群众的时候,不要板着那张脸,给个笑脸,他们很多人都做不到。”
吴新蕊适时地接过话头。
“林书记,云岭乡现在正在试行一个干部包村制度,我觉得效果不错,也想请您听听他的汇报。”
林峥看向刘清明。
“哦?这件事,你上次好像跟我提过一嘴。具体效果怎么样?”
刘清明回答道:“书记,我就说一点。前段时间,我们乡遭遇了一场重大的泥石流灾害。在灾害发生时,因为干部包村,责任到人,我乡的干部都能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群众的转移工作,没有落下一名群众,没有出现一例伤亡。”
“我认为,这个制度,在提高干部责任心和执行力方面,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
吴新蕊补充道:“我看过他们的灾后工作报告,在这次抢险救灾中,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非常显著,很多干部都是冲在第一线。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探讨。”
林峥点了点头。
“干部制度的改革,确实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想,云岭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