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刘清明的背景浮出水面 (第1/2页)
汪明远的话,打破了长久以来两人之间的默契。
但何群并不认为,是自己首先打破了这份默契。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书记掌控常委会,怎么可能容得下他人嚣张。
“汪明远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何群的怒意就写在脸上,“把我们清南市内部的问题,捅到林城市纪委去?你是觉得我们清南市的纪委是摆设,还是觉得我们这套班子,连自己内部的问题都处理不了?”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充满了压迫感。
“你这是在激化矛盾!是不顾组织的形象!你想让整个林城,甚至整个省里,都来看我们清南市的笑话吗?为了一个乡长,你要让我们整个清南市的领导班子,在上级那里失分,我很怀疑你的动机呀?”
这一番话,既是质问,也是扣帽子。
统战部长立刻跟上,义愤填膺地说道:“何书记说得对!汪市长,你这么做太不顾全大局了!这会严重影响我们清南市的形象和班子的团结!”
汪明远没有被这股气势压倒。
他迎着何群的怒火,语调平静却字字清晰。
“何书记,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这不是家丑,这是关系到我们党组织程序正义,关系到一个干部清白的大事。”
“正因为举报信的内容性质恶劣,牵扯重大,所以才更需要一个绝对公正、不受任何本地人情关系干扰的调查环境。由上级纪委介入,成立联合调查组,既是对刘清明同志负责,也是对我们所有常委负责。”
汪明远顿了顿,话锋变得更加锐利。
“这怎么能叫丢脸?查清楚问题,还干部清白,这叫实事求是。反倒是捂着、盖着,害怕上级来调查,那才真的会让人怀疑,我们是不是心里有鬼,是不是在保护什么人。”
“你!”何群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汪明远这番话,直接把他的动机剖析得一干二净。
你不是说顾全大局吗?
那我就把问题上升到组织原则和程序正义的高度。
你越是阻拦,就越是证明你害怕调查。
会议室里,气氛凝固到了冰点。
几个何群的亲信还想开口帮腔,却被汪明远那番话堵得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而另外几个一直保持中立的常委,则更是眼观鼻、鼻观心,彻底当起了泥塑菩萨。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这种时候,谁开口谁就是炮灰。
整个僵局的中心,刘清明,从始至终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
他越是沉默,就越像一面镜子,照得何群一方的声色俱厉,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对峙中,公安局长齐千帆口袋里的手机,再次发出了轻微的震动。
不是电话,是信息。
齐千帆原本也和其他中立派一样,垂着头,不想卷入纷争。
但这条信息,让他微不可察地挑了一下眉毛。
他看了一眼信息内容,随即又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方不断刷新的后台数据。片刻之后,他做出了决定。
他举起了手。
这个动作,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何书记,汪市长,”齐千帆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争吵,“抱歉打断一下。市局网监的同志,刚刚发现了一个紧急情况,我认为有必要立刻向各位常委汇报。”
紧急情况?
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紧急情况”都可能成为压垮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何群不耐烦地问道:“齐局长,有什么事不能等会议结束再说?”
“恐怕等不了,”齐千帆的语调很沉稳,“就在我们开会的这段时间,网络上关于云岭乡教编事件的热帖下面,出现了一个新的帖子。而且,它的热度正在以一种极不正常的速度,急速攀升。”
网络舆情!
何群的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涌上心头。
他知道,自己看不见的战场上,对方又出招了。
“什么帖子?”何群追问。
“我希望耽误一点时间,让人搬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进来。”
何群冷静下来,现在双方有些剑拔弩张,趁此机会缓和一下气氛也好。
他点点头,让秘书赶紧去办。
会议暂时中断,众人纷纷交头接耳。
何群看了一眼汪明远,对方神色凝重。
似乎想到了什么,匆匆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他看着汪明远的背影欲言又止,这件事发展到现在。
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干部问题。
而是将两个班子之间的矛盾,摆到了台面。
一直以为,汪明远初来乍到,不会过于急切地争夺权力。
对方也是这么做的。
何群本打算,让他先掌握一部分政府部门,比如份量很重的财政局。
但如果让林城市纪委介入,事情就无法控制在小范围之内了。
这是何群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大发雷霆的原因。
但汪明远的态度,让他有些不把握。
难道,这位市长已经按捺不住。
想要借这个机会,与自己分庭抗礼了吗?
何群的确有些忌惮对方的背景。
中央的空降干部,多少都是有些关系的。
但对于远在清江省的一个县级市。
关系越深,越有大炮打蚊子的无力感。
他才不信,有什么天大的关系,会直接关照到一个县里来。
那也太掉价了。
因此,他并不十分在意。
常委会就是书记的禁地,容不得失控,否则他的威信何在?
他的秘书很快返来,后面带着两名工作人员,他们抱着显示器、机箱、键鼠和其他配件。
就在会议室的一角安装起来。
刘清明已经退到了边上坐在椅子上,好奇地看着他们摆弄。
厚重的CRT显示器,沉重的机箱,都是这个时代最前沿的科技。
几个人足足搞了20分钟才把网络搞定。
等到熟悉的网络界面出现在屏幕上,秘书让两名工作人员出去。
“书记,好了。”
何群点点头,对齐千帆说:“齐副市长,你可以继续了。”齐千帆接过鼠标,点出那个帖子,对着屏幕,一字一顿地念出了帖子的标题。
“《猫腻还是破格?二十三岁乡长的非典型成长史》。”
这个标题一出,会议室里好几个人都变了脸色。
它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用了一个问句,一个极具引导性的标题,瞬间就将之前“贪腐乡长”的形象,扭转到了一个充满争议和话题性的方向。
何群的脸色不愉:“帖子里写了什么?”
齐千帆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电脑屏幕转向了纪委书记王光明,又转向了何群。
“帖子很长,详细罗列了刘清明同志从警校毕业到今天的所有履历。但我认为,各位领导只需要看一张图就够了。”
齐千帆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失声的话。
“帖子里附带的第一张图片,就是刘清明同志身穿警服,胸前挂着二等功奖章的证件照。”
二等功!
对于一个和平年代的警察来说,这是何等的分量!
这足以碾碎任何关于“背景”的猜测,足以证明其个人能力和突出贡献。
这张照片,被他放大到屏幕上,众人纷纷围过来。
其实这个消息,何群是知道的,组织部长陈东也知道。
但其他常委,并不一定知情。
何群看了一眼坐在边上的刘清明。
他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个信息,齐千帆的下一句话,又是石破天惊。
“而且,何书记,”齐千帆抬起头,视线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经过我们技术部门的紧急追踪,这个新帖子的发帖IP,来源地……是省城。”
省城!
何群脸色微变,刘清明来自省委办,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自省城的网络支援。
那就不简单了。
这年头可没有水军的概念。
能拿到这么详细的资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会不会,刘清明的背后,还有更高层次的力量在关注着清南市的这场常委会!
“对不起,上了个厕所,开始了吗?”
汪明远匆匆进来,把门关上。
看到屏幕上刘清明的警察照。
汪明远微微一笑,他转向了脸色煞白的纪委书记王光明。
“王书记,”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比起一封藏头露尾、连杨二身份都搞不清楚的匿名举报信,这个图文并茂、有理有据的帖子,是不是更值得我们纪委的同志们,去关注一下,去调查一下呢?”
王光明被汪明远问得满脸通红。
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纪委办案,讲究的是快、准、狠。
接到举报,尤其是这种涉及干部作风和经济问题的举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当事人,防止串供或销毁证据,这是标准流程。
可流程是死的,人是活的。
谁能想到,一个偏远乡镇的年轻乡长,履历背后竟然藏着二等功和省城IP这种惊天动地的东西?
核实举报人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