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废土边境检查官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建会议,拳头说话!

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建会议,拳头说话!

  第一百二十五章 基建会议,拳头说话! (第1/2页)
  
  这座自幸福城奠基时就矗立在此的会场,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丁以山往里走着,皮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心里默默计算着自己来到这里参会的次数。
  
  或许是一百次,又或许是两百次?
  
  记不清了。
  
  只记得前些年“大开拓期”时,会议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
  
  那时候还是正副站长一起开会,他是副站长,里根卡尔正站长。
  
  两人几乎每天都要往这儿跑,会议室里的烟灰缸永远是满的,地图上插满了代表新据点的小红旗,记忆中每个人的喉咙似乎都是沙哑的。
  
  而等他接手检查站,废土恰好进入“休养期”,刀刃收了鞘,会议次数才慢慢少了。
  
  尤其是最近两年,往往只有每月一次的例行会议需要他亲自到场,其余时间都靠防务通直接传达命令。
  
  而昨天那场首次迁徙会议,算是近来少有的大阵仗,各个部门的头头都得列席,吵了四个多小时。
  
  议题像摊开的渔网,什么都要捞一把。
  
  到了今天九点钟的第一场,焦点才开始集中起来,以基建为主。
  
  物资调拨、区域划分、生产计划.从不切实际的各种想法,变成了桩桩件件都得落到实处的硬骨头。
  
  原本,丁以山并没打算来。
  
  刘坤要秘密出城办事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检查站向来不直接掺和基建事务,横竖都是边缘旁听的角色。
  
  他本想按兵不动,等到下午四点的第二次全体会议,再抛出建议书,一锤定音。
  
  但现在,他的想法变了。
  
  既然决心要把外城建设的主导权揽过来,就得不错过任何一场讨论会议。
  
  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向9点07分,会议早已开始。
  
  推开厚重的会议室门时,里面瞬间安静了半秒。
  
  不少人循着声响抬头,当看清只有丁以山一个人走进来,眼神里都浮起明显的讶异。
  
  这些年,丁以山和刘坤几乎是绑定出现的。
  
  但今天的丁以山却孑然一身,风衣的下摆还沾着点城外的泥星子,显然是来的匆忙。
  
  他没像往常那样绕行打招呼,而是径直走到检查站的席位坐下。
  
  抬起头,目光不疾不徐地和参会人员一一对视而过。
  
  大多数人都面无表情,眼底没什么多余的情绪,包括以往针对检查站的超凡派大光头,卡洛·迪金森,此刻正低头翻着文件,抬眼时也只是淡淡扫了他一下。
  
  超凡派针对的是刘坤这个游离在他们掌控之外的超凡者,而不是检查站。
  
  只要刘坤不出现,丁以山代表的就是那个守规矩、少麻烦的检查站,和他们没什么根本冲突。
  
  倒是理想派的几个人,反应和平时明显不同。
  
  尤其是于宏,抬起头时眼里闪过一丝讶异,对上丁以山的目光后,还微微颔首示意。
  
  “好了,继续下一个议题,房屋形式的选择。”
  
  第一场基建会议,副城主袁刚没有参会。
  
  主持会议的侯睿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全场。
  
  作为当下幸福城话语权最大的派系,科技派内部其实也常为技术路线争得面红耳赤:
  
  有人主张优先恢复旧时代的各项生产技术,将基础稳固下来。
  
  有人倡议学习薪火、自然里等超级庇护城的做法,主研源轨技术。
  
  还有人提出尝试源引技术,因为幸福城是有超凡者,是有机会抓到母源进行实验的。
  
  但这些分歧从不会出现在会场上,只要踏入这间会议室,科技派就只有一道声音:
  
  一切决策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任何脱离数据支撑的“经验之谈”,都不配出现在议程上!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共识。
  
  因为就算是新旧时代转换,并没有将人类旧时代的科技体系全部斩断。
  
  但仍有数量不少的聚集地,甚至庇护城早已偏离了轨道。
  
  直到今天,还在推行神学、超凡学、魔药学、祭祀学等等正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
  
  此前曾经有人在幸福城里推行过魔药学,添加异化结晶,用活人做实验。
  
  自科技派当家后,便再没听过了。
  
  幸福城也是自那以后,才开始真正往工业庇护城方向发展,站稳了脚跟。
  
  投影仪闪烁,一张图表列了出来。
  
  侯睿翻开面前的资料夹,指尖在纸页上划过,沉声道,“目前有三个方案待选:A方案采用传统砖混结构,优点是就地取材,仓库里现存的水泥和砖块,足够建设容纳二十万人的房屋,但缺点很明显:连续降雨会让混凝土强度骤降,只要雨不停,施工就很难铺开摊子。”
  
  “B方案用轻型钢架搭骨架,外层覆防水板,这种结构速度快,三天就能搭出一片聚居区,很适合当下的阴雨天气。但问题在于耗材,仓库里的存货全部拉出来,也只能满足十万人的需求。就算让工厂全力生产,一周最多也就能供应五到十万人,要消化掉全部迁徙者,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更关键的是,这种临时建筑抗不住寒冬,到时候还得拆了重建成混凝土结构,或者继续投入保温层覆盖,成本只会越来越大,到最后等于把材料和人力扔进水里。”
  
  “C方案”侯睿的话还没说完,场下已经有人举起了手。
  
  是工务署的副部长蓝妮,会场中为数不多的女性。
  
  “蓝部长,请说。”
  
  “是这样的,”蓝妮站起身,“关于B方案的轻钢骨架,我们工务署连夜刚做了复核计算,行不通。”
  
  “我们算了一下,要在两个月内搭建能容纳五十万人的轻钢聚居区,至少需要80台重型打桩机来保证地下管网铺设,但现在工务署只有28台还能正常运转,连一半的需求都达不到。”
  
  蓝妮说着,翻看资料夹,“更要命的是,能铺设地下管网的熟练工人,替身海星结束后,已经连死带走没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就算连轴转也撑不住,除非我们能从迁徙者里面招收工人,但去铺管网这活.”
  
  话没说完,会议室里响起一阵阵小声骚动。
  
  不少人低头翻看自己手里的资料,显然没料到机械和人力的缺口这么大。
  
  机械还好办,让人连轴转的操持,勉强能保证运转。
  
  可人力的缺口是实打实的硬伤,铺管网本就是苦活、累活,在泥泞里跪着接管道,在污水里摸爬滚打是常事。
  
  以往能招到工人,全靠幸福城的经济模式撑着,这活收入高,能给家里换足量的营养浆,攒过冬的物资。
  
  可现在,几十万、近百万的迁徙者涌进来,幸福城整个经济体系都得重新洗牌。
  
  营养浆要不要收费?收多少?
  
  居住要不要收费?
  
  迁徙者挣到的钱,能换什么?能为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这些上层规则没敲定,下层的生产模式根本没办法执行。
  
  “候科长,恕我直言,不是我们不配合科技派的方案,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轻钢骨架看着快,但划定外城这些片区大多都是沙质土,雨水泡透了根本打不牢地基。冬天一来,冻土一冻一化,房子非塌不可,到时候别说应急,怕是要出更大的乱子!”
  
  “好,我会记录。”
  
  侯睿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笔尖重重画了个星号,将工务署提出的机械与人手缺口标记出来。
  
  隔行如隔山,让他们研究技术迭代可以,但跑去外面建设一窍不通。
  
  工务署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
  
  “继续,还有一个C模式,采用砖石结构,工业区的四个大型砖厂这些年虽然停了产,但窑炉、砖模这些家伙事都还在,检修一下应该能重新启动。”
  
  “按砖厂的旧产能估算,每条生产线的单日产量在二十五万块砖左右,极限压缩产能应该能达到三十万到四十万,四座砖厂全开的话,理论上一周能凑够约莫十万人左右的住房用料,这个数据工务署核实过吗?”
  
  “核实过,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我想说的,砖拱加覆土抗渗结构,其实是目前的最优解。利用砖块砌筑拱形结构的天然承重能力,再配合外层覆土实现防水,完全能摆脱对水泥和钢架的依赖,极端适合当下的阴雨天气。”
  
  侯睿推了下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多了几分希冀:“细说。”
  
  “好!”
  
  蓝妮换上工务署的存储器,显示出已经备好的图片。
  
  用激光笔点向一张剖面图,“首先是砌筑工艺,砖拱采用干砌法,不用混凝土勾缝,全靠砖块之间的咬合受力。这样一来,雨水顶多让砖块表面湿润,根本不影响砌筑稳定性。甚至小雨天反而更好,我们可以用黏土调浆勾缝,雨水能帮着黏土更快凝固,让缝隙更紧密。”
  
  “其次是施工节奏,覆土工序完全可以等雨后土壤微湿时再做,这时候的土黏性最好,铺上去不容易开裂,还能省去人工洒水的步骤。等于说,连续降雨非但不是阻碍,反而能帮我们省掉一半的养护功夫。”
  
  “还有实用性。”
  
  所有人眼神一亮,静静听着蓝妮讲道,“覆土层本身就是天然的隔热层和隔音层,冬天能挡寒风,夏天能隔暑气,住起来比轻钢房舒服得多,而且这种结构的防水性能其实优于普通砖混,雨水会顺着覆土层的坡度流走,根本渗不到拱顶里。”
  
  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语气诚恳了些:“唯一的短板是施工速度确实慢,干砌砖拱需要熟练工匠把控弧度和咬合精度,不像轻钢那样能靠机械流水线作业。但只要我们能做好培训,再把拱模标准化,应该能赶上进度。”
  
  “做好培训?”
  
  坐在后排的人力资源署负责人‘赵凯’忽然摇头,“蓝部长,据我所知,砖拱砌筑对工匠经验要求极高吧?我倒是在资料里见到过,熟练的拱匠一天顶多推进一两米拱长。你觉得‘做好培训’就是嘴上一句话?”
  
  工务署只管制定方案,真要落实培训,担子还得压到人力资源署头上。
  
  现代建筑早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天下,“拱匠”这行当几乎断了传承,培养成本比培训一百个普通建筑工人还高。
  
  “城里可没人会你说的技术。”赵凯连资料夹都懒得翻开,直接道,“就算我们有资料,也得组织一批人对着资料死磕,学明白了再往下教,还得冒着施工工程中学习不到位的各种风险,你觉得这适合现在这情况吗?”
  
  “这已经是工务署研究出来的最优解了。”
  
  蓝妮猛地一拍桌子,“你要是连组织人学习都不愿意,那怎么办?要我这个工务署副部长带头给你砌砖?”
  
  “呵,我只是向大家解释一下,你所谓的短板到底意味着什么。”赵凯慢条斯理地推了推袖口,“急了?”
  
  “我急?”蓝妮撇嘴笑道,“你们人力资源署从去年开始,哪一期报上来的工人真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些话在会上说过多少次了,以前能混就混,现在拿出来说,倒是戳到你痛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