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木屋主体封顶!(我在主梁上撒糖!) (第1/2页)
(本章多图组合,均为不同木屋相对应的结构,请只带入图中结构,不要代入图中样式。)
林予安和科迪立刻拿起长柄重型钻孔机,一左一右,跪在刚刚铺好的第二层原木上。
伴随着“滋滋”的声响,他们从上至下,钻出了贯穿两层木头的深孔。
“斯坦!巴顿!上螺杆!”
斯坦和巴顿合力,将一根根巨大的通顶螺杆穿入孔中,然后用冲击扳手“哒哒哒”地将其初步固定。
一层,两层,三层……墙体在六人的高效协作下,不断向上生长。
整个工地,形成了一幅极具节奏感的画面。
空中,是巴顿操作的装载机,吊着巨大的原木缓缓移动。
墙上,是汉克和科迪在快速地铺设着密封条。
木材处,是林予安专注地用油锯和弯凿,雕琢着一个个完美的鞍形凹口。
每当一层木头铺好,科迪就会拿起钻孔机,而其他人则立刻准备好螺杆和冲击扳手。
每一个转角,都由林予安亲手雕琢出完美的鞍形凹口。
每一根原木之间,都由坚固的通顶螺杆和密封条紧密连接。
当墙体堆迭到第五层,高度超过一米二时,他们才停下来,开始制作门窗洞口。
并在洞口上方,都严格预留了十五厘米的“沉降空间”。
最终,在总计耗时约五天后,整个木屋一楼、高达三米的主体墙体,全部搭建完毕!
一个充满了厚重感和安全感的木屋框架墙,正式屹立在木森林地之上。
当一楼的墙体完全屹立在巨大的平台之上时,整个工地都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老乔治指着三米高的墙顶,大声喊道:“好了,小子们!别像游客一样傻站着!我们现在要开始在高空作业了!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接下来的任务,是搭建二楼。
第一步,是吊装横跨整个房屋的二楼地板主梁。
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因为吊装的高度和对精准度的要求,都远超之前。
在正式吊装前,林予安和老乔治先进行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准备工作。
他们在一楼最顶层的墙体原木上,用油锯和巨大的木工凿,精准地切割出了几个梁槽。
“这是干什么用的,林?”大卫仰着头,好奇地问。
林予安解释道:“让主梁的两端,能嵌入墙体之中,而不是简单地搁在上面,这样能形成一个更稳固的互锁结构。”
经历过一层的建设工作后,六人团队的配合已是炉火纯青。
林予安操作着徐工装载机,将一根根沉重的方梁吊起。
老乔治负责在墙顶指挥和定位,而汉克、斯坦和科迪,则在地面上,用引导绳控制着梁体在空中的姿态,巴顿则在木墙上做着最后的引导。
“再高一点……好!向右平移……对……慢慢地放下来!”老乔治的声音洪亮而沉稳。
林予安的动作精准,那根巨大的主梁,被他缓缓地放入了墙顶那两个早已准备好的“梁槽”之中。
只用了一天时间,他们就将所有主梁稳稳地架设在了木墙顶的凹槽中。
然后,他们以流水线的方式,安装了所有的次梁。
斯坦和巴顿负责在主梁之间安装托梁挂件,林予安和科迪负责用带锯机加工次梁,汉克则操作装载机,将一批批次梁吊运上来。
最后,是铺设舌榫结构胶合板。
六个人全部上到二楼的梁架上,在这个悬于三米高空的战场上,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哒!哒!哒!”的射钉枪声中,一个崭新的二楼平台,便悬在了三米的高空之上。
站在二楼的平台上,他们没有片刻停歇,立刻开始了二楼墙体的搭建。
由于二楼墙体的高度只需要2.4米,他们的进度非常快。
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墙体的堆迭和门窗洞口的预留。
紧接着,是阁楼地板托梁的安装。
这些巨大的木梁,横跨在二楼墙顶,它们既是二楼的天花板,也是未来阁楼的地板。
当阁楼的托梁全部安装完毕后,整个建筑的矩形骨架已经基本成型。
林予安拿着图纸,对众人说道:“现在,我们需要在房屋的前后两端,向上搭建起两个巨大的三角形,也就是山墙,它们将是支撑我们屋顶的脊梁。”
建造山墙,需要极其精准的计算和切割,因为每一层向上堆迭的原木,其长度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斜向,进行精确的缩短。
同时,两端的切口也必须是精准的斜角,才能与未来屋顶的斜度完美贴合。
这成了林予安和老乔治两位工程总监的发力期。
老乔治负责用专业的角度尺,计算出每一根山墙原木需要切割的角度和长度。
而林予安,则用他的斯蒂尔油锯,进行着精准的切割。
其他人则负责将这些切割好的、越来越短的原木,用徐工装载机吊运上去,并进行堆迭安装。
经过又两天的紧张工作,两面巨大的、完美的三角形山墙,终于在房屋的两端拔地而起!
在山墙的顶端,他们还预留出了一个用于安放屋脊梁的、坚固的V形凹口。
当山墙建设完成后,他们将面临整个建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和最具仪式感的环节,吊装屋脊梁。
老乔治指着那根早已被林予安单独挑选出来、长达十三米、直径最粗的树王,对所有人说:“好了,棒小伙们!今天我们将为这座房子,举行‘加冕典礼’!”
这次吊装,高度超过了七米,装载机的机械臂已经无法直接够到。
他们花了一整个上午,研究图纸,并搭建了一个用原木拼接而成的脚手架吊塔,还构造了一个由多个滑轮组和绞盘构成的复合吊装系统。
下午,林予安操作装载机,先将屋脊梁的一端抬起,架在脚手架上。
然后,斯坦和科迪操作两个汽油绞盘,通过滑轮组,开始缓缓地、同步地,将这根巨大的“龙骨”向上提升。
老乔治、汉克和巴顿则在下方,用三根引导绳,从不同方向控制着它的平衡。
在六个人的完美配合下,那根巨大的屋脊梁,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最终“哐”的一声,稳稳地落在了两端山墙顶部的V形口上!
“耶——!!!”
所有人都爆发出了一阵震天的欢呼!
“好了,小子们,主体框架搞定了!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干让这房子变得漂亮的‘脸面活’了!”
脸面活指的是搭建贯穿主屋正面的宽大门廊、二楼阳台以及所有的门窗。
林予安和老乔治拿出图纸,在坚实的平台上,用墨斗弹出了八个支撑立柱的精准落点。
他们将八根巨大原木立柱,精准地矗立在平台之上。
林予安早已预定好了,符合阿拉斯加最高保温标准的,三层中空玻璃窗和实木保温门。
他们先是拆除了之前用来固定洞口的临时木框,露出了预留好的带有“锁口”的洞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