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平台建设完成(4.6K弥补下前两章读者受伤的心灵) (第1/2页)
当他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堆满了木材和建材的工地时,看着那个已经初具雏形的巨大地基平台,他的心才真正地安定了下来。
连续两天,林予安都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他照料着温室里那些生机勃勃的菜苗,心中充满了田园般的宁静。
而极昼那漫长的白天,他则启动便携式带锯机,将一根又一根巨大的原木,加工成可以用于建造的标准化建材。
他刻意地不去想艾米丽,不去想那栋木屋里发生的一切。
二十天的养护期,在忙碌中飞逝而过。
时间来到了七月初。
这二十多天林予安经历的一切,感觉比一年的经历都长。
当大卫和迈克乘坐的直升机,再次降落在威斯曼的停机坪时,前来接他们的,依然是林予安和他那台拉风的宗申三轮。
“嗨,林!假期结束了!”大卫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二十天你过得怎么样?”
“做了一些有趣的小东西。”林予安神秘地笑了笑。
当福特征服者再次驶入木森林地时,大卫和迈克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在他们离开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刚刚浇筑完混凝土桩基的工地。
而现在,在工地的东南角,一座巨大的塑料薄膜材质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已经拔地而起!透过明亮的棚膜,甚至能看到里面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但这还不是最震撼的。
在营地的另一侧,那座原本杂乱的“白木山”,已经消失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数个由上下削平的标准化建材,堆积而成的木料堆!
每一堆都用垫木架高,空气在其中自由流通,整个工地,看起来就像一个专业的木材加工厂!
“我的上帝……林!”
大卫指着那座温室,又指着那堆积如山的建材,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他甚至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为是极昼的阳光让他产生了幻觉!
“这……这是什么?你在我们离开的这二十天里……不仅建了一座温室,还把一半的木头都加工好了?”
林予安笑了笑,带着他们走进温暖湿润的温室,看着那些已经开始攀爬藤架的黄瓜和西红柿秧苗,平静地说道。
“我只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而已。”
众人很快就进入状态,开始了录制。
在大卫强烈的要求下,林予安脱掉上衣,露出古铜色线条分明的肌肉,然后抄起那台斯蒂尔油锯,拉动了启动绳。
“嗡——嗡——嗡——”
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再次响彻了整个山谷。
仅仅录了几个镜头,他就把衣服穿了起来,蚊子实在是太多了.
阿拉斯加的夏天,终于开始展现出它慷慨和狂野的一面。
极昼的太阳,如同一个熔炉炙烤着大地。
木森林地通往道尔顿公路那条曾经泥泞不堪的土路,在连续数周的暴晒和蒸发下,如今也变得坚实干硬,足以承受重型车辆的通行。
这一天,一阵久违的柴油引擎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打破了“木森林地”的宁静。
一辆巨大的重型平板卡车,像一头钢铁长龙,小心翼翼地沿着那条狭窄的土路,缓缓地驶进了林予安的营地。
这正是之前他联系的“北极星物流”公司,在确认道路可以通行后,第一时间将他预定好的所有现代化建筑材料,运送到了这片荒野的腹地。
林予安叫来老乔治和斯坦,几人早早的就已经在此等候,看到卡车安全抵达,众人立刻忙碌起验收的工作。
老乔治兴奋地搓着手:“林,弹药总算到了!”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即将大干一场的激动。
大卫和迈克也扛着摄像机,兴奋地记录着这重要的一刻。
对于真人秀来说,这种万事俱备的场面,总是充满了开启新篇章的仪式感。
林予安启动徐工XC760K装载机,开始有条不紊地卸货。
大卫的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些即将被用于建造家园的关键物资,并用画外音般的提问,引导着林予安进行讲解。
“林,这些看起来像马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大卫指着一堆闪烁着银色金属光泽的重型五金件问道。
林予安一边小心翼翼地将一整摞支架叉起,一边解释道:“这是重型镀锌钢桩顶支架,也叫柱头连接件,它们是连接混凝土与木材的桥梁,也是保证木结构防潮防腐的关键。”
接着,他又叉起一堆堆码放整齐的厚重木板。
“这些是三厘米厚的舌榫结构胶合板,看到它边缘的凹凸榫槽了吗?这能让板与板之间完美咬合,形成一个整体,强度远高于普通的胶合板。我们将用它来铺设一楼的地板。”
除此之外,还有一捆捆不同规格的镀锌方头螺杆,以及数个巨大的装满了数万颗螺丝的木箱。
最后,是一整卷如同黑色地毯般的防水防潮卷材和几大桶粘稠的沥青胶。
当所有建材都被整齐地卸在工地旁,分门别类地码放好后,
老乔治的目光,投向了那二十一个静静矗立的混凝土桩柱:“是时候,让它们派上用场了。”
“在架设任何一根木头之前,我们必须确保所有的桩顶,都在同一个绝对的水平面上。”
老乔治从他那辆老福特的工具箱里,拖出了一卷盘得整整齐齐的透明软管,软管的两端各接了一个带有清晰刻度的玻璃管。
大卫好奇地问:“乔治,这是一根普通的水管吗?”
老乔治不屑地哼了一声,像看外行一样看着他,用他那带着德州口音的腔调说道:“普通水管?小子,这玩意儿可比你那些花里胡哨的激光仪器准多了,而且它永远不会没电!”
他将水管的一头递给斯坦,另一端自己拿着,从一个大水桶里开始往里灌水。
他一边灌,一边不断地抬高和放低管子,嘴里还念叨着:“把气泡都排干净,任何一个气泡,都会影响最终的精度。”
当水管里灌满了水,并且确认没有任何气泡后,开始进行测量。
老乔治选择了一个位于地基中心、位置最适中的混凝土桩柱作为“高程基准点”。
他拿出卷尺,在这个桩柱的侧面,从顶端向下量取了10厘米的距离,用一支红色的记号笔,画下了一个清晰的十字标记。
“为什么不直接以桩顶为基准?”大卫再次提出了疑问。
“因为桩顶本身有误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个误差。”林予安在一旁替老乔治解释道。
老乔治对拿着水管另一端的斯坦大声喊道:“斯坦!到你了!把你的那头拿到基准点上!”
斯坦走上前,将他手中那根玻璃管,紧紧地贴在基准桩柱的侧面。
他小心翼翼地上下移动,同时让老乔治继续玻璃管中加水,直到水位线的最顶端,与那个红色十字标记的中心,完全对齐。
“好了乔治!这边可以了!到水位线了!”
“好的!稳住!别动!”老乔治确认斯坦那边已经对准后,大声命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