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1章 航母战斗群,全军出击! (第1/2页)
事实上,“辽神号”航空母舰在一个月前便已经完成了建造。
而在项目竣工后,“辽神号”首任舰长陈岩便带领着早已接受完培训的全舰3300名官兵登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检验和测试。
现在,经过验证后,“辽神号”航空母舰各项技术参数均已达到设计指标,宣告建造工作彻底完成!
并只等待着交付给龙国海军,正式入列服役!
……………………
1984年4月1日,清晨。
达利安造船厂军港。
渤海湾的晨雾被初阳染成金红色,八万余吨的“辽神号”航母如钢铁山脉般矗立在1号泊位。
舰艏的“八一”军徽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甲板蒸汽弹射轨道泛着冷冽寒光,舰岛相控阵雷达阵列如龙鳞般密布。
港区内,052d驱逐舰、054b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已悬挂满旗,舰炮仰角致敬,仿佛在静候“海上君王”的加冕。
在过去两年时间,052d驱逐舰、054b护卫舰以及“山城号”电磁轨道炮巡洋舰日夜不停的训练,便是等待着如今这一刻!
码头观礼台上,徐永安元帅、海军总司令李远洋以及彭林等高级将领肃立。
三千三百名舰员沿舷梯列队,雪白制服与深蓝披风在咸涩海风中翻飞。
随着军乐队奏响《人民海军向前进》,陈岩舰长高喊“升战斗旗!”,鲜红的军旗在桅杆顶端猎猎展开,与天际线处的朝霞融为一体。
“从今日起,‘辽神号’将承载龙国海疆的尊严!你们驾驭的不仅是钢铁,更是十亿人的重托!”
海军总司令看向“辽神号”航空母舰的三千三百名舰员,郑重无比的说道。
突然,云层被涡扇引擎的轰鸣撕裂。
12架歼-15舰载机以“利箭”队形掠过舰艏,70度俯角模拟着舰姿态,翼尖拉出白练般的涡流。
长机飞行员在300米高度猛然拉杆,机体以8.5G过载改平,腹下挂载的鹰击-91反舰导弹模型在阳光下折射出死亡光泽。
甲板地勤团队同步演练“90秒再出击”流程,加油挂弹动作如精密齿轮咬合。
虽然他们是首次驾驭航空母舰,但是在过去七百个日夜里,他们却早已在陆地上将航母的每一个舱室和操作技术关键熟悉的了然于胸!
真正做到了“人等装备”,而不是“装备等人”!
甚至哪怕现在让他们立刻登舰进行战斗,相信“辽神号”全舰三千三百名官兵也可以迅速地发挥出这支庞大航母战斗群的强大战斗力!
此刻,龙国航母战斗群已经具备西太平洋战役级能力!
仪式尾声,白发苍苍的东海舰队老兵代表登上舰桥,将1950年木壳炮艇的锈蚀舵轮赠予陈岩舰长。
舵轮被镶嵌在舰长室舱壁,铭牌刻着:“勿忘来时路,敢为天下先!”
在登上龙国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时,抚摸着这艘满载排水量八万余吨的巨型战舰,很多东海舰队的老兵们都眼眶通红,眼里有晶莹闪烁。
他们不会忘记龙国海军在诞生时仅有的“家当”,就只有那么几艘缴获的岛国制老旧舰艇和木壳炮艇,总吨位不足万吨。
那个时候,海军官兵们时常自嘲的说:“我们的“军舰”时渔船改装的侦察船,防空靠步枪对空射击!”
后面,龙国海军在60年代走上了仿制与自力更生的艰难道路。
1960年,随着引进毛熊的“鞍山级”驱逐舰,海军首次拥有千吨级战舰。
但后面在与毛熊帝国关系交恶后,技术援助断绝,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们只能靠着油印图纸和算盘,硬是仿制出国产第一代65型护卫舰。
核潜艇工程更是在“无资料、无经验、无设备”的困境中启动,在蜀省山沟里搭建1:1木制模型钻研舱室结构……
现在仅仅是二三十年的时间过去,别说东海舰队的老兵,哪怕是放眼全球,有哪个国家敢相信龙国海军现在已然拥有了满载排水量八万余吨的大型航空母舰!
并且还是拥有“龙国神盾舰”和“远洋护卫舰”组成庞大航母打击群的真正远洋舰队!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一个属于龙国海军的奇迹!
当“辽神号”拉响汽笛驶离港口时,渤海的浪涛被犁出千米银练!
护航编队以“钻石”阵型拱卫左右,舰载直升机盘旋警戒!
这场仪式不仅宣告了龙国海军迈入航母时代,更向世界昭示:东方巨龙已挣脱近海枷锁,终将巡弋深蓝!
入列服役后的“辽神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正式开启自己的第一次实践训练!
……………………
在“辽神号”航空母舰入列服役后,彭林却并没有来得及停歇。
他立即马不停蹄地又来到渤海造船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