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 第83章 青花【8888字!】

第83章 青花【8888字!】

  第83章 青花【8888字!】 (第1/2页)
  
  收音机调了个台,声音有点杂,断断续续放着一首老歌。
  
  李悠南也没仔细听,就让它响着。
  
  一边听录音,李悠南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想着一些关于电台操作的知识。
  
  高清无码的高阶知识,普通人硬学都不一定能学会的那种。
  
  他不得不再次惊叹于系统的强大。
  
  曾经他刚刚接触电台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考过A证,只觉得C证的持有者已经很牛了。
  
  但没想到对于系统来说,拿到C证才是起点。
  
  如果能够机缘巧合,获得系统的二级甚至三级的电台操作能力,不敢想象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
  
  哪怕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台永不过时。
  
  无论是在无人区穿越,还是遇到某些突发的灾害,这种不依赖于卫星光纤等的通讯方式,永远都是保下限形式的存在。
  
  眼下,李悠南还没有自己的设备,不过也不必着急,慢慢开车回到家里,抽时间去把该弄的都弄了,至少目前是这样计划着的。
  
  一个人开车,李悠南开得依旧不算快。
  
  阳光透过前挡玻璃晒进来,有点晃眼,李悠南把遮阳板掰了下来。
  
  导航显示离景德镇还有段路。
  
  李悠南不着急。
  
  路上大货车不少,有些看着挺旧了,后面车厢盖着帆布,鼓鼓囊囊的,大概是运瓷土的。遇到它们,李悠南就放慢速度,等看清了对面没车,才打灯超过去。
  
  超车的时候,手心有点汗。
  
  唉,驾驶技能啊……
  
  又开了一阵,看到路边一个蓝色的牌子,写着“景德镇界”。
  
  心里松了一下,快到了。
  
  肚子有点空,想着到了地方先找个地方吃碗粉。
  
  路边开始出现一些卖瓷器的铺子,大大小小的花瓶、碗碟堆在门口。
  
  天突然开始变得灰蒙蒙的,但雨没下下来。
  
  车窗开了一条缝,风灌进来,带着点湿土的味道。
  
  李悠南轻轻踩了脚油门,继续往前开。
  
  ……
  
  车开进景德镇,感觉空气里都飘着点瓷粉味儿,天还是阴阴的,但没下雨。
  
  李悠南按着导航,在市区边上找了个停车场,把小酷酷停好。
  
  李悠南随后联系了一下祝清越,她正在往这边赶,估计要半个小时才能到。
  
  李悠南礼貌地问了一句:“吃了没?”
  
  祝清越说吃了。
  
  李悠南便说:“那我自己找地方吃了。”
  
  祝清越发了一个气呼呼的表情过来。
  
  先找地方吃饭。
  
  肚子是真饿了,沿着街走,看到一家小店,门口支着口大锅,热气腾腾的。
  
  进去要了碗冷粉,加了个荷包蛋。粉端上来,拌着酱料、咸菜,辣辣的,很实在。
  
  老板娘在柜台后面逗孩子玩,店里就李悠南一个客人,风扇在头顶慢悠悠地转。
  
  吃得鼻尖冒汗,胃里舒服了。
  
  吃饱了,人有点懒洋洋的,时间也消磨得差不多了,祝清越总算是到了。
  
  两人会合,李悠南看到祝清越似乎清瘦了不少,而祝清越则望着他眼前一亮,笑着说:“你好像看着变黑了一点啊。”
  
  这倒是实话,在黄山的时候晒太阳晒的吧。
  
  两人就像是很久不见的朋友一样,没有什么尴尬的,很自然地聊天。
  
  他们两人商量了一下,第一站不想去大博物馆,听说陶溪川晚上更热闹些,打算留着傍晚去。
  
  计划是就顺着街溜达。
  
  路两边好多卖瓷器的铺子,大的小的,密密麻麻。有些看着挺高档,玻璃门亮堂堂的;更多的是那种老铺子,门口堆满了各种碗碟、花瓶、茶具,摞得老高,看着有点悬。
  
  走累了,看到有个弄堂口挂着“手工拉坯体验”的牌子。
  
  两人对视了一眼,果然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好奇心,很是默契地一起钻了进去。
  
  这是个小作坊,里面光线也不太好,地上湿漉漉的。
  
  一个老师傅正坐在轱辘车前,手指头沾着泥水,捧着一坨泥巴转。
  
  泥巴在他手里像活了一样,一会儿鼓起来,一会儿收下去,慢慢成了个花瓶的样子。
  
  李悠南看得有点出神,就站在门口看。
  
  老师傅也没抬头,专心玩弄着手里的泥。
  
  空气里有股潮湿的泥土味儿,还有轱辘车嗡嗡的低响。
  
  看了一会儿,李悠南觉得手上像沾了泥水似的,有点黏糊。
  
  祝清越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价格才30块钱,她爽快地直接付了60。李悠南原本并没有打算体验的,眨了眨眼睛,被祝清越拉着坐下了:“试一下嘛……”
  
  事实证明,这东西并不是第一次就能弄好的手艺。
  
  李悠南坐下,小木凳有点矮。他学着老师傅的样子,把泥巴用力摔在轱辘车圆盘的正中间。
  
  泥巴冰凉,带着一股子土腥气。
  
  李悠南按老师傅教的,脚踩踏板,轱辘车“嗡嗡”地转起来,震得屁股底下发麻。
  
  他手沾湿泥水盆里的水,学着去捧那块泥巴。
  
  看着容易,自己一上手全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玩儿,动起来李悠南并不容易找到那种窍门。
  
  李悠南微微叹了口气。
  
  他的目光望向了那边的祝清越。
  
  泥巴在她手心服服帖帖,随着轱辘转动,稳稳地向上生长,已经有了个小碗的雏形,边沿圆润均匀。
  
  她抿着嘴,眼神专注,手指上的动作看着也轻柔。
  
  老师傅踱过去看了一眼,没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
  
  李悠南眨了眨眼,直到祝清越用细铁丝从泥坯底部利落地一割,一个完整的小碗就托在了她手心,放在旁边的木板上,形状周正得很。
  
  事实又证明,有的人哪怕第一次也能玩的很好。
  
  随后祝清越兴奋地拍起了手,这才从那种沉浸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扭过头望向了李悠南。
  
  李悠南微笑着,随手自己弄的放在了一堆泥坯的后面……藏起来。
  
  祝清也忍不住就笑了起来,眼神里跳动着得意。
  
  李悠南有些无趣地摸了摸鼻子。
  
  祝清越溜达过来,给他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杰作,李悠南说:“厉害了,简直是艺术品。”
  
  祝清越谦虚地说:“就是块泥巴啦。”又说:“你要不再试一下吧?”
  
  李悠南咳嗽了一声:“算了。”
  
  祝清越低着头:“可是我还想试一次呢。”
  
  李悠南愣了一下,哑然一笑:“那你就再试一下嘛,我等你。”
  
  祝清越抬起头:“那……那就辛苦你啦!”
  
  李悠南笑了笑,其实他本来就对观看这件事情更感兴趣。
  
  祝清越又开始体验下一个,李悠南看了一会儿,忽然目光被架子底下散落着一些废弃的泥块吸引了。
  
  李悠南蹲下去,手指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摸索,避开那些被踩扁的泥饼,终于抠出一块稍微像样的。
  
  比拳头小些,形状不规则,但质地还算均匀,捏着有点韧性。
  
  李悠南靠墙找了张矮凳坐下,没什么人注意。
  
  随手掏出裤兜里那把瑞士军刀,刀刃弹出,薄而凉。
  
  手指捻着那块废泥巴,没急着下刀,指腹感受着泥的湿度和硬度,脑子里没什么具体图样,就是觉得这块泥的形状……有点意思。
  
  一个凸起的疙瘩,下面连着个扁圆的身子,侧面还有个自然凹进去的弧度。
  
  李悠南只是凭着感觉,刀刃贴着那块凸起的疙瘩,非常轻地削下去,顺着一个微妙的弧度走刀,让那个疙瘩渐渐显出一个圆润的、微微昂起的轮廓。
  
  像某种小兽的头颅。
  
  如此,他的脑子里一个形象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他微微一笑,刀尖极小心地在头部前端点了两下,两个小小的凹坑,眼睛的位置就有了。
  
  没刻眼珠,留着空洞,反而显得有点懵懂。
  
  没用多少时间,一只巴掌大的、蜷缩着打盹的泥塑小肥猪就卧在李悠南的手心里了。
  
  它闭着眼,短腿收在圆肚皮下,耳朵耷拉着,螺旋尾巴松松地卷着。泥还是湿的,带着作坊里特有的凉意。
  
  那些用刀尖刮出的腹肋褶皱、耳朵的弧度、尾巴的螺旋,甚至小短腿的轮廓,都异常清晰、圆润。
  
  没有釉色,没有烧制,就是一团废泥巴原本的灰褐色,却透着一种憨态可掬的生命力。
  
  此时祝清越那边的第二轮体验也结束了,这一回他手里捧着一个更加有造型的小罐罐,非常骄傲的德盛对李悠南炫耀一下。
  
  下一秒就看到了看到李悠南的手里捧着的东西。
  
  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弯下腰,凑得很近,几乎要贴上。
  
  看得极其仔细,明亮的眼睛扫过小猪圆润的背脊,扫过腹下那几条几乎要被忽略的、极其细腻流畅的褶皱,扫过那两只歪着的小耳朵,最后定格在那条精巧得不可思议的螺旋尾巴上。
  
  祝清越眼睛在笑,一边扁了扁嘴,炫耀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什么嘛……他还会这个。
  
  刀刃上沾着一点细泥,李悠南在收刀之前,轻轻吹了吹,像西门,吹雪。
  
  “简直是艺术品。”祝清越说。
  
  “就是块泥巴啦。”李悠南收刀。
  
  “哈哈……送给我吧,我会珍爱!”祝清越厚着脸皮说。
  
  ……
  
  下午就在老厂区附近随意逛。
  
  祝清越随意把玩着李悠南送给他的那只小猪,专注而认真,时不时抬起头来,笑嘻嘻的看看李悠南。
  
  漫无目的的逛着。
  
  看到一些老旧的窑炉,砖墙都熏黑了,有的废弃了,有的还在用,烟囱里冒着淡淡的烟。路上遇到运瓷泥的三轮车,车上盖着塑料布。几个工人坐在路边树荫下休息,端着大搪瓷缸喝水。
  
  快到傍晚了,腿也酸了。慢慢溜达着往陶溪川那边走。
  
  天还没黑透,但灯已经亮起来了。老厂房改的街区,红砖墙,灯光暖暖的。
  
  人开始多起来,路边支起了好多小摊子,都是卖瓷器的。
  
  年轻的手艺人居多,东西看着更现代、更花哨些。
  
  俩人挨个摊子慢慢看,听摊主跟人讲釉色、讲画工。祝清越看到个喜欢的小茶壶,拿起来摸了摸,釉面滑溜溜的,一边把玩,一边好奇的问:“你也喜欢这种人文旅行吗?”
  
  李悠南说:“在我眼中不分这些。”
  
  祝清越轻笑了一声:“还是应该分一下的,感受人文和感受风景,心情不太一样。”
  
  “那你更喜欢哪种呢?”
  
  “人文呀……有一种厚重的感觉。”
  
  “不喜欢风景吗?”
  
  “倒也不是不喜欢。景色漂亮的地方当然也很好了,以前小的时候跟着爸妈去过九寨沟。大家都在看那个水有多漂亮,只有我呢,一路上一直跟一个藏族的小姐姐聊天,她说话好有趣啊……所以应该就是单纯更喜欢的区别啦。”
  
  逛累了,两人晚上在陶溪川里面找了个看着顺眼的小馆子。点了个炒粉,加了个瓦罐汤。汤是排骨萝卜的,炖得挺烂,喝着暖胃。
  
  店里人不少,嗡嗡的说话声。俩人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外面灯火里来来往往的人,祝清越一手捏着刚买的小茶壶,一手拿着李悠南送给的小猪,喜滋滋的把玩。
  
  此时菜上齐了,李悠南拿出手机拍摄。如今的他,也算是逐渐养成了一个自媒体博主该有的素质,那就是随时随地把值得分享的东西给拍摄下来。
  
  总的来说,景德镇这地方名气很大,但是真要拍摄旅行视频却不大容易出彩。白天的时候,雕塑没有人给他拍视频,不然那会是一个有趣的题材。
  
  李悠南收起手机,对面的祝清越却忽然盯着手机愣了一下,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纠结。
  
  李悠南奇怪地问:“怎么了?”
  
  祝清越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略微斟酌了一下,随后有些扭捏地说:“能不能请你明天帮我个忙?”
  
  李悠南没有直接答应,但也没拒绝,问到:“你先说嘛。”
  
  祝清越微微叹了口气,然后直接把手机屏幕转过来,放在桌面上推给了李悠南。
  
  手机上是群聊的消息,李悠南迟疑了一下,低头看消息记录。
  
  祝清越也解释起来:“我不是一个小作者吗?一边旅游一边写,很多读者都知道,我也没有避讳。今天中午的时候,忍不住发了一条动态,体验的时候给作品拍的照被群里的书友看到了……”
  
  李悠南看到消息里面有一个粉丝,明天想见祝清越一面。
  
  李悠南想了想,问道:“你想让我帮你什么?”
  
  祝清越有些发呆地搅拌着碗里的汤,说:“这个群是我的vip粉丝群,尤其是这个粉丝前前后后给我打赏了几千块钱了,不好拒绝,而且我觉得见一见书友其实也没什么关系。”顿了一下,祝清越抬起头说:“不过呢,还是会有一点担心,你能不能陪我呢?”
  
  这倒是没什么,李悠南爽快答应下来。
  
  在得到了李悠南肯定的答复后,祝清越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开始拿着手机叭叭叭地跟那个粉丝商量起见面的地点和时间。
  
  ……
  
  次日。
  
  祝清越选的地方,在三宝蓬艺术聚落里头。这儿不吵,绿树多,小路弯弯绕绕的,旁边就是些陶艺工作室和安静的咖啡馆。
  
  昨天夜里下了雨,空气里有种瓷土被雨打湿后的味道,混着点草木香,挺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