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信用凭证? (第1/2页)
“不错。”赵牧放下花瓣,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承乾,“若我大唐的英才,上了别人的船,走着别人划定的路,看着别人想让看的东西……”
“殿下以为,届时是我们看清了世界,还是世界看清了我们?”
李承乾是何等聪明,瞬间如醍醐灌顶,脸色微微一变:“先生是说……他们名为共享,实为窥探我大唐底蕴?”
“不止。”赵牧拿起剪刀,剪去一根多余的枝桠,发出清脆的“咔嚓”声,“更是要牵着我们的鼻子,在这新世界的棋盘上,走他们定下的棋路。此谓壅蔽之术,假共享之名,行窥伺之实。若我等欣然应允,便是将自身命脉,交予他人之手。届时,他大食进可凭借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在贸易,外交乃至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占据绝对主动;退亦可利用信息之差,不断对我大唐进行文化渗透与影响。此计,比之高句丽,倭国之流的刀兵相见,不知高明,阴险了多少倍。”
李承乾听得背后沁出一层细汗,恍然之余,更是对赵牧的洞见佩服不已。“若非先生点拨,孤几乎被其迷惑!那……如今该如何应对?断然拒绝,似乎有失天朝气度。”
“自然不能明着拒绝。”赵牧从容道,“殿下可向陛下进言,就说此《万国坤舆图》意义重大,其内容关乎地理,军事,需召集司天监,将作监,鸿胪寺等衙门,组织专人,谨慎校勘,与我大唐现有图籍反复比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采信。此乃对国家负责,合情合理。”
“至于遣使西行之事,”赵牧微微一笑,“殿下可表示,大唐感念大食善意,然,大唐自有章法,探索域外之事,当由我大唐自主决断,不劳外臣引导。不过,为彰显我大唐开放包容之胸襟,可允准大食学者在鸿胪寺安排下,于长安与我国学子进行有限度的学术交流。他们想传播知识,我们欢迎;但他们想牵着我们的鼻子走,那是万万不能。”
李承乾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赵牧此策,既全了天朝体面,又牢牢守住了主动权,将那看似诱人的陷阱,巧妙地化解于无形。
“先生深谋远虑,承乾明白了!”李承乾精神振奋,立刻起身,“孤这便回宫,依先生之计,向父皇禀明!”
送走太子,赵牧重新拿起剪刀,修剪着那盆菊花,神情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黑衣大食,这个远比高句丽和倭国更加强大,更加智慧的对手,已经露出了它的獠牙。
接下来的交锋,将不再是简单的刀光剑影,而是更深层次的较量了!
.........
也许是因为黑衣大食的到来,感觉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冷一些。
长安西市乃至登州,扬州等主要商埠,也感受到了一股不同于自然寒流的冷意。
黑衣大食使团并未因“遣使西行”提议被婉拒而立刻离去,反而以“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深入学习大唐文化”为由,获准在鸿胪寺的安排下,于长安长期留驻。
他们带来的巨额财富,开始像无声的水银,渗入大唐经济的脉络。
起初,只是一些不起眼的波动。
几种原本供应稳定的药材,如用于治疗风寒的某味草药,或是某种只有岭南特定区域出产,用于印染的珍贵苏木,市面上流通的量突然锐减,价格开始悄然攀升。
接着,一些官营工坊所需的特定品质的硝石,朱砂等矿物原料,也出现了供货紧张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