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支教学子初步站稳 (第1/2页)
周文停下脚步,放下药箱,用刚学来的蹩脚俚语夹杂着汉语,努力比划:
“孩子,病,重!我能,试试!救他!”
磐陀盯着他看了半晌,又看看奄奄一息的孙子,最终猛地一挥手,让开了路。
周文扑到孩子身边,仔细检查,判断是急惊风兼暑热内闭。
他沉住气,取出银针,回想著太医署老先生的教导,找准穴位,小心翼翼地刺下。
又飞快地写下药方,让同伴立刻回学堂取药煎熬。
那一夜,周文守在孩子身边,寸步不离,不断用湿布为孩子擦拭降温,重复施针。
期间,他还被不放心闯进来的磐推搡了几下,但他没有退缩。
直到天色微明,孩子的高热终于退去,呼吸也变得平稳。
周文才瘫坐在地上,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小腿不知何时被毒虫咬伤,已肿胀发黑。
磐陀看着脱离危险,沉沉睡去的孙子,又看看眼前这个脸色苍白,腿肿得老高却还在对他露出疲惫笑容的汉人书生,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极其复杂。
他沉默地拍了拍周文的肩膀,递过来一碗清水,然后用俚语大声吆喝了几句。
很快,有寨民送来了治疗蛇虫咬伤的草药。
自此之后,义学的境遇悄然改变。
虽然仍有隔阂,但明显的敌意减少了。
开始有俚人主动拿些芭蕉,木瓜放到学舍门口,也有孩童大着胆子跑来,跟着学子们认最简单的汉字。
与此同时,李晦那边的棉田也迎来了关键时期。
虫害的阴影逐渐远去,棉桃次第绽放,白絮如云。
他招募的汉人工匠与俚人女工通力合作,日夜调试,终于将新式纺机成功运转起来。
当第一匹洁白,柔软,坚韧的岭南棉布从织机上取下时,整个棉庄都沸腾了。
李晦抚摸着这匹浸润着无数心血的棉布,心潮澎湃。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着这匹布和一小袋饱满的棉籽,再次求见耿国公冯盎。
这一次,他没有多说任何话,只是将棉布呈上。
冯盎拿起那匹布,入手柔软温暖,质地细密,远非粗糙的葛麻可比。
他用力撕扯,布匹极具韧性。
他常年与各方打交道,深知此物价值。
一旁的冯智戴眼中更是异彩连连。
“此布……果真产自岭南?”冯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千真万确!”
“国公爷,此棉种适应岭南水土,长势甚至优于关中。”
“纺织成布,保暖透气,其利无穷!”
李晦说的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若能量产,不仅可惠及岭南百姓御寒,更可北上中原西出西域!”
“最关键的是,其利足以充盈府库,强兵富民!”
实物胜于千言万语。
之前所有的许诺和蓝图,在这匹实实在在的棉布面前,都变得具体而充满诱惑。
冯盎沉吟良久,眼中精光闪烁。
他深知,这意味着岭南将拥有一项足以改变格局的产业。
“好!”
冯盎猛地一拍案几,终于下定决心。
“传令各寨!即日起,凡有恶意破坏棉田,骚扰义学者,以叛徒论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