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四百三十一章义学支教之策朝堂再起波澜

第四百三十一章义学支教之策朝堂再起波澜

  第四百三十一章义学支教之策朝堂再起波澜 (第1/2页)
  
  两仪殿内,烛火通明,气氛却比往日更为肃穆。
  
  李世民召来了心腹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几位掌管文教,财政的关键官员。
  
  他将赵牧的“义学支教”之策,仔细咀嚼消化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以一番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姿态呈现出来。
  
  “……岭南开发,非仅武力可定,亦非旦夕可成。”
  
  “棉花之利,可富其民,然欲使其真心归附,长治久安,需得教化先行,收拢人心。”
  
  “然岭南情殊俗异,若强行推行经义微言大义,恐如强按牛头饮水,适得其反,引生抵触。”
  
  “朕思虑再三,以为当因势利导,借棉业兴起,亟需大量核算,管理人才之机,于广州,高州,振州三地,试办义学。”
  
  李世民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臣。
  
  他详细阐释。
  
  “聘中原未能及第,却有心谋生进取之秀才,或家境清寒,愿南下闯荡之寒门学子前往支援任教。”
  
  “所教内容,亦以实用为先:首重汉文识字,书写,辅以简单算学,记账之法。”
  
  “若有机敏者,亦可授以基础农工技艺,如棉株护理,织机简易维护等。”
  
  “此举,一可为棉业乃至岭南百业奠定人才之基;二可使俚僚子弟渐通王化,晓我中原礼仪物产之盛;三可缓解中原学子积压之困,予其一条出路。”
  
  “至于所需束脩薪俸。”他顿了顿,强调道。
  
  “一概由棉业商会收益中支取,不动用国库正项,亦不增加地方负担。”
  
  “众卿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稍一思索,便透彻理解了此策背后的深远意图,立刻附议。
  
  “陛下圣明!此策寓教化于实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乃老成谋国之见!”
  
  “既可应产业发展之急需,又可固岭南长治久安之根基,更能广施朝廷恩泽于边陲,臣深以为然!”
  
  房玄龄也捻须点头,补充道。
  
  “陛下所虑极是。”
  
  “由商会出资,名正言顺,冯盎等处亦难有理由强硬反对。”
  
  “且所教皆乃利于生计之实用之学,于当地百姓有切切实实之裨益,推行起来阻力必然小得多。”
  
  “臣以为,此试点之策,稳妥可行。”
  
  户部尚书也表示赞同。
  
  “不动国帑而能成此大事,善莫大焉。”
  
  “臣会协同厘清商会收益支取流程,确保账目清晰,用之得当。”
  
  其余几位重臣也纷纷表态支持。
  
  细节很快被商议出来:首批三所义学的规模,教员招募标准,教材由国子监简单编订,以及如何与冯盎协调管理等。
  
  然而,当这项经过御前商议,看似稳妥的决议草案,依照程序在中书省门下流转,以备正式形成诏令时,消息依旧如同透过细筛的沙子,不可避免地泄露到了始终密切关注朝堂动向的崔敦礼耳中。
  
  他拿着手下秘密抄录来的简要条文,手指因愤怒而微微颤抖,眼中的寒光几乎要凝结成冰。
  
  “好一个寓教化于实务!好一个润物无声!”
  
  他在书房里对着卢承庆低吼,声音压抑却充满戾气。
  
  “李世民这是要将我们世家推入万丈深渊啊!”
  
  “今日他能在岭南以‘义学’之名,行文化渗透之实,明日就能将这模式推广至全国州县!”
  
  “若让那些寒门贱胚通过这等途径占据地方教化之权,启蒙童稚,长此以往,天下人只知朝廷恩科,谁还会仰望我世家千年积累的学问声望?谁还会在意门第血脉的清贵?”
  
  “此风绝不可长!必须将其扼杀于萌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