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新织机案 (第2/2页)
秦香莲的背后,大门外,黑压压挤了一群沉默的民众,她们拥有着一双双并不沉默的双眼。
李县令接过书吏递给他的状子与证据,一五一十地看了:“起来吧,赐坐。”
秦香莲觉得屈辱,但她不敢也不能表现出来,她的膝盖为尊严而弯,就是盼着有一日她能有尊严而不弯。
秦香莲平复心情,坐在椅子上。
书吏道:“秦氏,你自己说说吧。”
秦香莲拿出准备好的说辞,简略地讲了一遍起因经过结果,最后才是证据,纪秦娥与织工们签订的契约,她是见惯主家与织工矛盾的,自然会在契约上好好写清楚条款,以免遇到像今日这样的情况。
证据十分充分,证物也有,等廖主薄匆匆换好衣服过来,听到的就是李县令吩咐衙役:“去请涂氏过来,还有他们家那个在秦氏布庄做过织娘的小姐。”
除了这个,还有五龙观的证人,至于场外的民众,也有不少是秦香莲的证人,无须再传唤。
廖主薄忙走进去,看书吏手里的正在记录的档案,他一边看一边冒冷汗,看到最后把目光放在了秦香莲身上,他的眼神十分复杂。
公堂之上,身为女人的秦香莲并不被允许抛头露面,只因为她无父无兄无夫,子又年幼,才被允许走到庭前,但她必须遮掩着自己的头脸,正大光明之下,不那么光明正大。
她甚至不被允许大声讲话。
程硕提前告诉她这些,让秦香莲心里有所准备,可即便早有准备,秦香莲心里还是难受的,她面对的是整个北宋的现状,官尊民卑,男尊女卑。
哪怕李县令为官仁恕,并不动辄恐吓于民,她还是会感到愤怒。
等待传唤的时间里,县令拿起那篇状子,向秦香莲问话,这回他问了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事:“秦氏,你写的?”
这是秦香莲和程硕商量过的问题,她道:“民妇并不懂如何写状子,是我口述经过,请我儿夫子程硕程先生代笔。”
春娘和冬郎在人群里牵紧了手,听到娘提起自己,互相看了看,又对着秦香莲露出一个大大的开朗活泼的笑容。
隔着一层纱,秦香莲看不太清楚,但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自己的安慰,她笑了笑,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们,今日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县令很清楚这样布幅的织机对于布商们的诱惑,甚至对天下人的诱惑,他的眼神穿过人群,直直看向人群最前方格外漂亮的两个孩子。
孩子们右手边就是程硕。
程硕看向李县令,微微拱手。
李县令是知道程硕的,他很盼着程硕考个进士为他的政绩再添一笔,可是他马上要调任,程硕又在守孝,再怎么也轮不到他,本觉得可惜,可今天程硕竟给自己送来一笔更大的政绩。
一大块金子砸下来,躲的话就可能被别人捡走,不躲的话又很可能头破血流。
李县令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