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把宋时安送人 (第2/2页)
“陛下,如若不杀的情况下,能否对此梦,做出一些修正?”陈宝又建议道。
对方说出这一点后,皇帝这才亲自的表达出了倾向:“朕,一直在考虑这个。”
………
“吴王殿下入宫——”
吴王在王府之中,与叶长清和赵毅还在谋划宋时安回来之后的事情,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然而就在这时,被皇帝召进了宫。
不由得,他有些紧张。
但在离府时,叶长清握住了自己的手,看着他,眼神坚定:此行,可能是局势逆转的重要契机!
这一次,没有了叶长清和赵毅为自己出谋划策,一切的回答,都要随机应变。
可他并不恐惧。
他有充足的自信,去面对皇帝。
就这样,他走进了宣宇殿里。
“儿臣,参见父皇。”
吴王对皇帝行跪拜礼。
“让吴王殿下坐。”皇帝露出和缓的笑容。
于是,便设了一张椅,面对着皇帝。
“谢父皇。”
吴王坐在了上面。
“朕听说,城中在抓人?”皇帝问道。
“是的,父皇。”吴王一点儿都不遮掩,相当镇定的回答道,“那一日,城中出现了前方打了败仗的流言,而父皇并未通告战事。儿臣便怀疑是有伪齐细作要搅乱民心,趁机作乱。因此,就让西都尉贾贵豪在城中,抓捕那些散布流言之人。”
“何人都抓吗?”皇帝问。
“回父皇,没有抓百姓。百姓无任何信息来源,若无朝廷通告,便会对流言所牵动。儿臣让贾贵豪抓的,都是身为朝廷官员和官宦子弟,却造谣朝廷,诽谤圣意的人。”吴王坚定的说道。
“哪怕世家大族的子弟,也一视同仁?”
“但凡诋毁大虞,破坏安定,都是罪人。”吴王丝毫不怯,“不过那些抓的人里面,并无朝廷四品以上官员的背景。”
“是啊,这官做的越大,越忠诚啊。”皇帝打趣道。
吴王也笑了笑,但很浅。
“那宋靖呢?”
皇帝缓缓的,开口问道。
“……”这一句话让吴王短暂紧张起来,低着头,在稍作沉默后,他承认道,“宋靖,是儿臣去保的。”
刚才,姑且是有迹可循。
抓破坏安定份子。
可宋靖呢?
作为吴王,亲自去干涉大理寺诏狱案件,这可是无可辩驳的逾越。
“你是怎么想的呢?”皇帝问道。
他徐徐抬起头,脸上的不安,一点都没有表露出来。在酝酿好后,他站起身,徐徐跪在地上,道:“那日朝会,百官名义上针对宋时安,实则是对忤生,对父皇咄咄逼人。他们不想让父皇打这一仗,儿臣知道父皇想打这一仗,所以就自作主张去威吓汪辰,请父皇降罪!”
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最真挚的感情。
“子盛,起来吧。”看着这个好儿子,皇帝笑着伸出了手。
吴王,慢慢起身。
“朕知道子盛为众皇子中,最孝顺的。也是,最能替朕解忧的。”
皇帝的语气里,有了一丝欣慰。而后,他决定道:“等宋时安回来了,就让他当吴王府幕僚。正好,也能教教世子。”
这句话,让吴王的瞳孔都震了一下。
但很快,他就将这种激动给掩盖。
相当自然且自信的,他接受了:“儿臣,谨遵父命。”
“子盛,你回府去吧。”
“是。”
吴王退出了宣宇殿。
在陪伴下,走出了皇宫的夹道。
在出宫的那一刻,他攥着拳头,闭上眼睛,把空气当作晋王,殴王三拳!
而后,露出神采奕奕之笑。
………
晋王进到了宫里,宣宇殿中。
一进去,他便看到在对着龙椅前,有一张椅子,并未撤下。
“儿臣,参见父皇。”
晋王,对着皇帝匍匐跪拜。
“起来。”皇帝相当平静的,说出了这两个字。
而且,并未让晋王入座。
那这张座,就不是给自己设的。
亦或者说,之前请来的人,已经坐过了。
“近些天,在做些什么?”皇帝问。
“回父皇。”晋王道,“在准备父皇交给儿臣的,今年三月的进士考试。”
“朕让你主持科考,是何意啊?”皇帝问。
“回父皇,为陛下选拔人才。”
“既是为朕选拔人才的事情,为何不让子盛去做?”
“陛下圣明,一定有考虑……”
“那就交于他做,好吗!”
突然的,皇帝勃然大怒。
晋王连忙的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道:“父皇…息怒。”
“你跟子盛和别的皇子不一样,你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皇帝的语气,颤抖起来。
晋王,有些惶恐的缓缓抬起头。
而后,便看到父皇双手搭在扶手上,身体前倾,带着请求道:“子裕,和子盛一起守住这大虞天下吧。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