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添丁进口 (第2/2页)
名字是早就起好的,就看那哪个生男孩哪个生女孩了。
女孩就叫何凝玉,男孩就叫何耀辰。
女孩本来是想叫凝霜的,陈兰香觉得太冷了,有个雪了再来个霜不好。
陈兰香抱着小孙女,喜欢得不行,何大清瞅了又瞅,嘀咕道:“这眉眼,像她妈。”
没过半个月,钟楚红也住了院。
这次何雨垚请了假,特意从香江赶回来,守在产房外。
过程倒是顺利些,晌午进去,天擦黑时就生了,是个小子,七斤一两,就叫何耀辰。
何家一下子添了两个小生命,院里顿时更显热闹,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哄逗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气息。
陈兰香这一阵子是累得够呛,晚上还跟何大清说:“不服老不行啊。”
“早听孩子们的安排多好,你还以为是三十年前啊,大的小的你一个能带一群。”何大清道。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啊,现在就看雨焱了。”
“以后人家有了估计也不用你带了,怕累到你,柱子已经请了保姆了,你们几个老的都能轻省点。”何大清道。
“两个亲家母可都比我年轻呢。”
“所以啊,就你自己不服老,现在好了。”
“再说我你就去外间睡去。”
“别,别,外间可没里间暖和。”何大清陪着笑。
“睡吧,累了。”
“好。”
腊月二十三前,何雨柱和小满带着孩子们从香江回来过年。
何耀祖、何耀宗和何凝雪一进门就围着小弟弟小妹妹看稀奇。
何雨水也抱着女儿杨思北回来了,小丫头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几步,咿咿呀呀地试图跟更小的娃交流。
年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人照例热热闹闹地吃了年夜饭,老何家添丁进口,更多了几分喜气。
炕上并排躺着两个新生的奶娃娃,大孩子们在院里放着何雨柱带回来的新式烟花,绚烂的光彩不时照亮夜空。
央视的春晚,也比上一年更好看一些,一大家子人围着电视机聊天、喝茶、吃零食,热闹的不得了。
何雨焱这次也被陈兰香拉去单独谈话了,催生孩子,回来后他跟周白鸽一说,周白鸽狠狠捶了他几下,当晚他还是如愿了。
现在两人已经都调后方了,是该要个孩子了,尤其是周白鸽看到两小只后,也希望有一个。
过了十五,年味渐渐淡去,何家人又各忙各的去了。
何雨鑫把李成儒叫到95号院,问问他这段时间的进展。
“说说看,具体情况如何?”
李成儒道:“何总,我打听过了,现在开家电专卖店政策上是允许的。个体户能经营,咱们以公司名义更没问题。就是货源方面,电视机、洗衣机这些紧俏货还是要票,但南方有些厂子已经开始试行不要票的议价销售了。”
何雨鑫点点头:“货源不是问题,黄河集团有自己的渠道。关键是店面选址和经营方式。”
“我看了几个地方,王府井、西单这些好地段都挤满了,倒是前门大街那边有几处临街铺面要出租,面积够大,就是位置稍偏一些。”
“前门可以,那边人流量不小。你再去详细了解一下租金和周边环境。”
“好。”李成儒记下,然后搓了搓手道:“何总,还有个事,那个计算机我没摸到门路,主要是进不去。”
何雨鑫笑着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纸,上面是电话和联系人:“这个倒是我忘记了,这是我哥给的一些联系人,你去找他们,就说是黄河集团的员工就行了。”
“太好了!”李成儒接过那张纸看了一遍,连连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李成儒忙得脚不沾地。
白天跑前门看店面,晚上整理调研资料。
何雨鑫则是开始准备货源、冀东、香江、特区都要提前打好招呼,现在货不愁卖,之所以开这么个店,其实是何雨柱要求的。
“老百姓知道是知道黄河集团,可见不到真东西,那也就是个名字罢了,而第一步就定在四九城,这些家电类的只是开端,后面如果放开了就变成大型商场甚至是百货公司,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连锁家电公司。”
地址选定后,何雨鑫给何雨柱去了个电话。
“除了零售,还要拓展批发业务和设备代采购服务。北方也有很多单位需要进口设备,但缺乏渠道,记住不要限制于厂矿的大型设备。”
“嗯,这个我也考虑过,本来想放在下一步做的。”
“一起做就是了,特区的贸易公司不是做得很好,你们就当是在四九城又开了一个。”
“好,我会看着安排。”
四月初,电器商店的招牌在前门大街挂了起来——“黄河电器商城”,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开业前一天,就不能用火爆来形容了,要不是何雨鑫提前准备了不少人维持秩序,门都能挤掉了。
这个是不要票的商店啊,也不用外汇劵。
开业当天,除了计算机和门外停着的汽车,店里陈列着各式家电,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全都被清空。
何雨鑫和李成儒都傻眼了,这是不要钱么?
没买到的顾客哪里肯干,都要交订金买下一批货。
没办法,李成儒负责带和店员收订金登记、开票。
何雨鑫开始忙着补货。
“喂,茂哥,上次的货照数量翻倍再来一批。”
“孟厂子,彩电再给我调一批货。”
“周厂长,摩托车还有没有”
开业第二天,店面里面除了人,还是人,没货了,就这样还是人头攒动。
第二批货到货跟第一批一样,不过前来买货的客户可就有点差别了,各地口音的都有,甚至有人一次要买一百台彩电。
何雨鑫以为是二道贩子,结果人家拿出了工作证和介绍信,何雨鑫还是没答应他,最后只答应卖给他十台,这年头拿这些东西的太多了,有关系就能拿到。
店里也多了一条规定,各人限购两台。
所谓有政策就有对策,架不住人家去找人啊。
而另外的问题也来了,百货大楼的卖不出去了,人家跟上级领导反映。
何雨鑫接到市商业局约谈电话时,正在仓库清点刚到货的录像机。
他放下单据,对李成儒笑了笑:“该来的总会来。”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商业局的同志开门见山:“何总,你们商城开业以来,销售情况很好。但群众反映,你们不限量销售紧俏商品,对国营主渠道冲击很大啊。”
何雨鑫将早就备好的材料推过去:“这是我们的进货凭证和销售台账。所有商品都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依法纳税。现在国家鼓励搞活经济,我们也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经营。”
对方翻看着票据,语气缓和了些:“道理是这样。但百货大楼现在积压严重,完不成销售指标,职工奖金都受影响。你们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控制销量?或者供货给百货大楼这些单位。”
“给他们供货可以,问题是老百姓没票啊,他们还是卖不出去,除非你们能解决票的问题。另外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价格上如果存在差异你们不会再来找我们吧?”
“这个.我们回去要研究研究。”
“那我们还能正常营业么?”
“可以,你们又没有违规。”
“那行,你们那边有结果了可以派人来联系我们,当然货没那么快到,我们自己的店面还要销售。”
“这个我们清楚。”
“那以后有什么问题欢迎指正,我们随时沟通。”何雨鑫起身伸出手与来的人分别握手。
送走了这些人,李成儒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吓死我了。”
“慢慢你就会习惯了,这不算什么,以后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还有?”
“你以为我们这个店别人不眼红么?你看着吧,后面会有一批我们这样的店开业,到时候拼的可就是货源了。”
“做个生意这么难么?”
“小伙子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啊,努力吧。”何雨鑫拍拍他的肩膀。
“知道了何总。”
几天后,百货大楼派来了采购科长。
看着黄河商城仓库里堆成山的进口电视机,他忍不住问:“你们到底从哪里搞到这么多货?”
李成儒笑着递烟:“王科长,南方现在好多厂子都搞议价销售了,你们也可以自己跑跑。”
王科长无语,是议价销售了,他们不是没抢到货源么,人家根本不愁卖,给他们调剂的数量根本不够卖。
现在又出了黄河电器,他们直接没法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