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准备收割本子 (第2/2页)
“你还真是拿自己弟弟不当外人,龚雪可大着肚子呢。”小满没好气道。
“他本来就不是外人,你大着肚子你还我还在外面跑呢。”何雨柱不在意道。
“那能一样么?”小满白了他一眼。
“怎么不一样。”
“这个电话,你自己打,我可不当坏人。”
“好好,我打,怎么就成了坏人了。”
“你自己说呢。”
“行,行,我是坏人,我打,我打。”
香江的人员抽调完成后,何雨柱给何雨鑫去了个电话,这小子现在在四九城呢,每天陪着媳妇美着呢。
产检什么的都是他开着车拉着龚雪、钟楚红妯娌两个一起去的,当然了,陈兰香也会跟着一起去。
接到何雨柱从香江打来的电话时,何雨鑫正带着众人从医院回来。
“雨鑫,你在家待不住了,有事要做。”
“哥,你说。”
“雨鑫,下一步你要跑一跑全国的汽车和精密制造这类厂子。”
何雨鑫立刻领会:“我明白,最近确实有不少外资代表团在各地考察,尤其是汽车行业,听说有几家正在和北方的大厂接触。”
“看来你在家也不是光围着媳妇转么?”
“哥,看你这话说的,你兄弟我是那样人么?”
“呵呵,你小子回去都干了啥你以为我不知道。”
“那我不是没耽误干活么!”何雨鑫笑道。
“现在你的假期结束了,我这边帮你拉了个团队,你带着他们跑跑那些厂子,我们不求能吃下来,但是要让那些外资知道他们有竞争对手。”
“明白,不过真不拿下,那些场子的规模都很可以的。”
“你要是有那个本事我求之不得,技术我们也有。”
“那我就有点把握了,让他们带着技术材料先来四九城,我们先跑一趟东北。”
“行,具体安排你看着办、”
“知道了,哥。”
一周后,一支由何雨鑫带队,包含数名从香江调来的资深工程师、财务分析师、法务顾问在内的精干团队,直接飞抵长春。
对方是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大厂,正在与一家欧洲的知名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合资谈判,计划引进对方的技术和生产线,生产国内急需的高精度变速箱。
黄河团队的突然到访,让厂方颇为意外,黄河没受邀啊。
会议室里,厂方的领导看着何雨鑫递上的、印有“黄河集团”字样的方案,有些迟疑:“何总,你们这是”
何雨鑫微笑回应:“郜厂长,黄河集团在特种车辆、重型机械和精密制造领域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海外合作经验,听说你们在找合作伙伴,我们就来了。在国内我们也有两家合作厂子,您应该听说过,四九城汽车厂和香都汽车厂。这是我们的资料,以及我们能够提供的技术共享清单和支持方案。”
厂方领导翻阅着厚厚的资料,里面不仅有详细的技术参数、资金预算,还有清晰的市场分析和长期规划,明显比外方那份显得更接地气。
“你们这个方案,确实很有吸引力。不过,我们已经和欧方谈了好几轮,初步意向都快定了。这突然”
何雨鑫语气诚恳道:“李厂长,引进外资和技术是好事,但最终目的是壮大我们自己的制造业能力。选择合作伙伴,不仅要看对方的名气,更要看谁能带来更核心的技术转移,谁能更有利于我们自主体系的成长。黄河有信心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我们希望至少能得到一个公平竞标的机会。”
厂方几位领导低声交换了意见。
最后,郜厂长点点头:“何总,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样,你们把方案留下,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也要向上级汇报。我们会慎重考虑的。”
“感谢郜厂长给我们这个机会。”
等审批有多久厂子这边没给具体时间,何雨鑫留下联络人,带着团队又去了下一个城市。
接下来的一个月,何雨鑫几乎成了“空中飞人”,带着团队奔波于全国几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沈阳,一家大型机床厂正与日方洽谈数控技术引进。
黄河团队的出现,同样让厂方和日方代表都感到了意外。何雨鑫没有过多纠缠,只留下了一份详尽的替代方案和联系方式。
团队里从香江来的工程师悄悄问:“何总,我们这样撒网,有效果吗?人家好像更认其他国家的外资。”
何雨鑫笑着道:“种子撒下去,不一定每颗都发芽。但只要有一颗长成,就值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除了国外的,我们香江的也可以。”
下一站是武汉。
这里有一家规模不小的汽车零部件厂,正在寻求技术改造,接触的是一家德国企业。
谈判似乎陷入了僵局,德方要价太高。
黄河团队的到来恰逢其时。
厂方很热情,让何雨鑫他们看了厂房和现有的设备,香江来的工程师很快给出了初步评估和技术升级路线图。
厂里的总工拿着黄河的方案,对比着德方的报价,眉头紧锁:“你们这个确实更实惠,技术转让条件也更宽松。但你们毕竟”
“毕竟不是外国牌子?”何雨鑫接话,“技术好不好,设备行不行,可以验。我们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最终目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单纯赚一笔技术转让费。”
厂长沉吟良久,用力拍了拍桌子:“好!我们就拖一拖那边,请你们尽快安排一次详细的技术方案,如果真像方案里说的那样,我们优先考虑和你们合作!”
离开武汉时,团队气氛明显高涨了一些。
但接下来的重庆之行却碰了钉子。
目标厂子与美方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对方明确拒绝了黄河团队的介入,连方案都没细看。
“没关系,不是所有的门都能敲开。记下这家厂,以后说不定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奔波间隙,何雨鑫每天都会给四九城家里打电话。
电话那头,龚雪的声音总是带着笑意,告诉他今天吃了什么,家里怎么样了,母亲又张罗了哪些东西。
她从不问工作顺不顺利,只叮嘱他注意身体,按时吃饭。
陈兰香有时会抢过电话,唠叨几句:“老三啊,啥时候回来?小雪肚子越来越大了,你总不能孩子生了才露面吧?”
“忙完这阵就回,娘。”何雨鑫每次都这样保证。
时间悄然进入十月下旬。
一天晚上,何雨鑫申城某个宾馆的房间里整理资料,接到了长春那家汽车厂郜厂长的电话。
“何总,没打扰你休息吧?”
“没有,郜厂长您请讲。”
“你们留下的方案,我们仔细研究了,也汇报了。上级的意思是,欢迎公平竞争。我们和欧方的谈判下周进行最后一轮。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过来参加。”
何雨鑫精神一振:“当然有兴趣!感谢郜厂长,我们一定准时到。”
“不过何总,我得提前说清楚,欧方实力很强,品牌知名度也高。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明白,机会给了,我们就尽全力。”
挂掉电话,何雨鑫立刻通知团队更改行程,预订飞往长春的机票,同时联系香江总部,要求威尔逊的团队尽快提供更详尽的对比数据和技术细节支持。
再次抵达长春,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
厂里安排了正式的会议,欧方代表团队也到了,显然对黄河的介入颇为意外和不快。
其实黄河他们是知道的,如果不是受打压,他们在高端轿车领域根本打不过黄河,主要是黄河的汽车外形升级太快,发动机技术也更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