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共同发展 (第1/2页)
小灵的指尖仍轻轻悬停在光桥细腻的纹路上,螺旋状的纹路在微光中脉动,如同某种古老的呼吸。她的掌心微微发烫,仿佛那股脉动正顺着纹路渗入她的皮肤,与体内流动的异能悄然共鸣。她闭上眼,感受着这种奇异的契合——就像有人在她耳边低语,说着只有她能听懂的语言。
陈风蹲在她身旁,指腹沿着桥面一道微微凸起的刻痕缓缓划过。那纹路粗粝的触感让他心头一震,仿佛某种尘封的记忆突然被激活。他猛地抬头,望向林澜手中的便携终端:“调出晶体初醒时的记录仪画面,第一道波形!”
林澜的动作极快,终端屏幕蓝光闪烁,一张布满数据的图谱瞬间铺满整个舱室。阿飞凑近屏幕,突然怪叫一声:“老天爷!这纹路……这曲线……跟光桥上的花纹根本就是孪生兄弟啊!”
陈风盯着两道几乎重叠的波形,喉结滚动了一下。那些波纹的起伏、转折,甚至细微的抖动,都如同用同一把尺子量出来的。他的指尖轻轻叩击着终端边缘,金属冷意透过手套渗入掌心:“不是巧合。”
林澜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带着一丝凝重:“频谱分析的结果出来了。这座桥的共振频率……和凝胶生物体内残留的原始能量,匹配度超过93%。”她顿了顿,补充道,“换句话说,它们的‘基因’几乎一模一样。”
阿飞一拍大腿,差点把椅子掀翻:“所以他们是亲戚?能量家族大团圆?!”
“别瞎扯。”陈风站起身,膝盖顶在终端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低头拍了拍裤腿,尘土在斜射的光线里翻飞,“但至少说明,他们早就玩透了这玩意儿——甚至可能……”他突然抬头,目光穿透光桥的微光,望向尽头若隐若现的轮廓,“比我们更早。”
光桥的尽头,一座悬浮于云层之上的城市逐渐清晰。环形建筑群像是某种巨大的天文仪器,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的塔状结构,表面流转的紫蓝色纹路与光桥如出一辙。没有车流,没有喧嚣,只有轻盈的飞行器如萤火虫般穿梭其间,拖曳着幽蓝的尾迹。
登陆平台平稳降下时,六名本地居民已在等候。领头那位身材修长,额角嵌着一枚菱形的晶状眼,泛着温和的光。他抬起手掌,掌心朝外,指尖微微颤抖——这次,是主动的致意。
陈风回以同样的手势,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的异能能清晰感知到对方掌心的能量波动,与小灵的治愈之力竟有几分相似:“看来咱们昨晚的紫晶花,送对了。”
会谈在一座半透明的穹顶大厅内进行。地面是一种半液态的材质,踩上去仿佛踏在流动的星河之上,脚下微微发麻。对方代表是一名短发女性,指节细长,指尖在空中轻轻勾勒出一组符号。林澜的终端同步翻译成文字,投影在空气里:合作提案——科技共享,文化互鉴,共同发展。
“来得真快。”阿飞吹了声口哨,斜靠在椅背上,“刚进家门就谈婚论嫁?”
“别打岔。”陈风扫了眼团队,林澜正在终端上飞速记录数据,小灵闭着眼,指尖轻触地面,似乎在感应着什么。他转头看向对方代表:“先说说,你们想怎么合作?”
对方代表指尖一转,空中浮现出一组动态图像:地球的航天引擎模型与他们的能源核心并列,旁边标注着效率对比图。另一幅画面中,小灵昨日释放治愈能量的场景被拆解成数据流,与本地一种名为“静能回路”的技术进行融合模拟。
“他们想拿能源技术,换我们的航天理论?”林澜眯眼,指尖在终端上划出一道红色曲线,“这买卖不亏。”
“但得谈细节。”陈风盯着图像边缘的一串符号,那些符号像是活物,在他眼中扭曲成陌生的文字,“责任划分、资源投入、成果分配……这些全没写。”
果然,当陈风提出要细化条款时,对方代表的光流微微一顿。晶状眼收缩了一瞬,随即释放出新的符号:独立完成为荣,协作需明责。
“又来了。”阿飞翻了个白眼,踢了踢脚下的能量地板,“上次修卫星,他们差点把咱们当监工赶出去,连咖啡都不让喝。”
“这次不一样。”陈风沉声,指尖在全息投影上轻轻一点。画面切换成地球团队的科技成果:星跳号的动力系统设计、异能与机械的耦合实验数据、甚至阿飞用异能校准轨道参数的录像——最后一幕,是他被飞船抛飞时骂骂咧咧的表情。
“我们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关键模块。”陈风指着画面,指尖划过星跳号的蓝图,“但当我们把这些模块连接起来,飞船才能飞得更远。”
他切换画面——小灵的治愈能量与凝胶生物的能量融合过程,被分解成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标注了能量波动与稳定性数据。那些数据如同跳动的琴弦,在空气中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
“就像这能量融合,单靠一方,只能维持基础运转。但双方同步,就能突破临界点。”
对方代表沉默良久,光流缓缓流动,最终拼出一组新符号:可接受分项协作,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成了。”林澜低声说,指尖划过终端上刚刚签署的协议,“他们松口了。”
“别急着庆祝。”陈风看着对方代表补充的一行小字,瞳孔微微收缩,“他们提了个条件——合作项目必须包含一项‘共同研发’,不能只是交换,得一起干。”
“合情合理。”小灵点头,异能突然在指尖凝聚成一朵微型紫晶花,“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彼此的技术。”
阿飞耸肩,异能化作电流在他发梢炸开一串火花:“反正我又不用写论文,干就干。”
接下来的讨论转向具体领域。科技方面,双方决定先从能源利用和航天推进系统入手。地球团队提供理论模型,对方提供实验平台和高密度能源样本。
“你们说的这种能源物质,”陈风指着终端上的一段描述,指尖敲在“雷核”两个字上,“能量密度是晶体的三倍,但提取不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