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文化差异 (第2/2页)
“你们这像菜市场。”阿飞站在门口,看着陈风这边的场景,忍不住评价道。
“但人家愿意来。”小灵把登记本递给阿飞,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你看他们表情,放松多了。这样的环境下采集到的数据,才更真实、更有意义。”
阿飞接过登记本,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看来咱们这方式还挺管用。”
数据出来了。第一周对比报告显示:国际组采样速度是他们的六倍,但脱落率高达37%——不少人中途退出,理由五花八门:“问题太难”“机器盯着不舒服”“像在被审问”。那些居民们在面对国际团队严谨而冰冷的流程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自己不是在参与一个有益的项目,而是在接受一场严格的审查。
而陈风团队的样本量虽小,完成率却达98%,且情绪波动曲线更平稳。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数据采集,他们感受到的是关怀和尊重,而不是压力和审视。
林澜看着报告,手指在“脱落率”那一栏停了停,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和反思。“我们太依赖系统了。”她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忘了人不是程序,输入指令就能运行。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不能用对待机器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也不是完全没收获。”陈风指着图表,微笑着说,“你们的设备确实精准,尤其是皮电反应捕捉,比我们手头的强太多。我们可以取长补短,让这个项目变得更好。”
“所以?”林澜抬眼,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合起来用。”陈风笑得很灿烂,“你们的硬件,我们的流程。让机器高效,但别让人紧张。这样既能发挥技术的优势,又能体现人文关怀。”
林澜沉默片刻,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忽然问:“你们之前说的那个‘风水特调款’,还有吗?”
“有啊。”小灵从包里拿出几片不同颜色的贴片,五颜六色的贴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其实成分一样,就是染料不同。这些贴片只是为了满足居民们不同的喜好和文化需求。”
“给我两片。”林澜接过,放进公文包,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新奇,“下次去东京站,也许用得上。东京那边的情况可能和这里又不一样,我们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会议结束前,小灵忽然想起什么,好奇地问:“你之前说,在别的国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林澜点头:“在墨西哥试点时,当地人拒绝使用蓝色贴片,说那是‘死亡之色’。后来我们改用暖橙,配合当地音乐疗法,成功率翻倍。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颜色、图案等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还有专门的沟通机制?”小灵追问,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跨文化协调小组。”林澜说,她的声音平静而自信,“由心理学家、人类学顾问和本地执行者组成,每周开会,专门处理这类问题。通过这样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特点,及时调整项目方案。”
小灵眼睛一亮,正要再问,专员忽然开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个?这样在以后的项目中,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文化差异和挑战。”
陈风看向林澜:“你觉得呢?”
林澜没立刻回答。她打开平板,翻到一页文档,标题是《平衡之轮:异能应用中的文化调谐模型》。文档的首页画着一个圆,被分成八等份,每一份标注一种价值观:效率、安全、尊重、参与、透明、适应、信任、共情。圆心写着两个字:“动态”。
陈风心头一动,他仿佛从这个图中看到了这次合作的希望和方向。
“我们一直相信。”林澜轻声说,声音中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真正的协同,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找到那个能转动的轴心。只有找到了这个轴心,我们的合作才能顺利推进,项目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平衡之轮’,不是静态的?”陈风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从来不是。”她抬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陈风,“它必须有人推动,从裂隙开始。每一次的挑战和分歧,都是推动它前进的动力。”
会议室安静下来,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一个小孩正踮脚把贴片贴在社区公告栏的卡通猫脸上,嘴里念叨:“猫咪也要安心一号。”那纯真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仿佛给这个严肃的话题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阿飞憋不住笑:“这算不算文化输出?咱们这小小的社区项目,居然还能影响到小猫。”
没人接话。陈风盯着那张《平衡之轮》图,忽然意识到,他们正站在轮缘的某道缝隙上——一边是数据与效率的冷光,代表着科技的力量和追求;一边是人情与温度的暖色,象征着人文关怀和情感需求。
而要让轮子转起来,光靠理解不够,得有人先迈出一步。
“我们组个协调会吧。”陈风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就现在。我们要为这个项目搭建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让双方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林澜看着他:“你有名单了?”
“有。”陈风翻开笔记本,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有些磨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我、小灵、阿飞、专员,再加上你那边派一个技术代表,一个文化顾问。每周三下午,固定碰头。这样我们可以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顾问得从本地聘。”小灵补充道,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最好是懂异能又了解社区的。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为项目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我可以推荐人。”专员说,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之前处理过城南灵能调解案的那个心理学讲师,她对这类事很有经验。她不仅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还能很好地与居民沟通。”
林澜在平板上快速记录,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发出轻微的“哒哒”声。然后抬头:“还有一个问题。”
“你说。”
“如果两边还是谈不拢呢?”林澜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毕竟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调和的分歧。
陈风早有准备,他自信地笑了笑:“那就引入第三方评估。找独立机构,不站队,只看数据和反馈。这样既能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又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林澜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你连退路都想好了。看来你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
“不是退路。”陈风也笑,他的笑容真诚而温暖,“是保险绳。爬得越高,绳子越得结实。我们要确保这个项目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让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林澜走到门口,忽然停下,从包里拿出那张淡紫色的贴片,轻轻贴在门框上方。那柔和的紫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试试本地化。”她说,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探索的欲望。
陈风看着那抹柔和的紫,忽然觉得,这轮子,也许真能转起来。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景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取得成功,为异能社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
小灵走到他身边,低声问:“你觉得她会真的用‘风水特调款’去东京吗?”
陈风还没回答,阿飞从走廊探出头,脸上带着夸张的表情:“快来看!他们那个高冷透皮仪,被大爷拿去暖手了!”众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在走廊里回荡,仿佛为这次充满挑战的合作增添了一抹轻松的色彩。